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ID:13654742

大小:10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3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_第1页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_第2页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_第3页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_第4页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贺新郎》(老大那堪说)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学习辛弃疾的爱国豪情,认识其不凡的志趣与坎坷的经历。二、体悟这首词的感情特征,从中领会辛词“肝肠似火”的特色。三、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学习辛词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体悟这首词的感情特征,从中领会辛词“肝肠似火”的特色。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学习辛词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应用:图片、等讨论法幻灯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2、):《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上片写友情前四句拿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对投降主义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后四句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作业:1.朗诵课文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2.结合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成就与作为爱国志士的功业两方面联系起来讨论他作为词人的“幸”与作为志士的“悲”。3.完成课后“思考与练

3、习”后记(经验、不足):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提示一、导入新课被称为“词中之龙”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是一位热血诗人,他的词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是中国诗词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二、讲授新课《贺新

4、郎》(老大那堪说)1.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

5、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

6、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2.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辛弃疾(

7、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绍兴三十一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