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

ID:13660333

大小:2.28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7-23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_第1页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_第2页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_第3页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_第4页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站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行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工业需求急升,带来投资建新电厂的浪潮。到90年代中期,电力消费增长开始滑坡,导致电力过剩,国家电力规划部门只得拉紧缰绳:1998年新开工机组1021万千瓦;1999年和2000年两年分别开工仅600万千瓦左右。正是这段时期的电力建设急刹车造成了电力供求的严重失衡,为当前的电荒埋下了伏笔。200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

2、济快速增长和部分地区水文、气候出现异常现象,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再度突出,电力供应形势紧张。面对日益严重的电荒,中国电力正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国家发改委预计,2004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将达到35%。这种势头可能持续到2008年,并大约维持在25%的投资增长率。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建设周期长(一个电站建设周期需3至4年)和产、供、销同时完成、难以储存以及电力供应区域性较强的特点,客观上要求电站建设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整体化施工管理,加强工程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确保电站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随着电站建设的数

3、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无论对于建设方还是施工方来说,业务量不断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电站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据统计电站工程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平均要比预期的延期17%,而成本超预算的比例平均达到88%。如何提高电站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兼顾成本和效益,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使项目资源在不同的项目活动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使有限的项目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按照质量要求确保电站建设项目64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如期完成,尽快地实现投资的效益,这已经成为有关人士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本硕士毕业论文将针对电站工程项目的工期、

4、质量和成本的均衡优化进行应用研究,力求结合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从系统优化和资源优化的角度研究如何控制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通过合理地优化项目活动资源,从而在项目的工期、质量和资源投入之间找到最佳的均衡点,制定出经济上合理,工期可行的项目方案。1.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对电站这样大型投资的工程项目,国内外专家在有关项目目标:工期、质量和成本均衡优化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关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进度分析;(二)是资源约束型进度计划编制;(三)是工期—成本

5、的均衡分析。(一)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进度分析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关键路径分析(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有关项目工期研究的基础,在PERT方法计算项目工期的理论基础上,1981年,由凯那丝和卡姆布鲁斯基提出了PERT模糊算法理论,根据该理论,计算项目工期时可以用一些模糊数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计算项目活动的均值完成时间。1988年,由渡波斯提出的计算机模拟处理项目活动的不确定性理论,根据该理论,项目工期可以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来确定,模拟所得的时间可以作为项目工期的依据。1999年,渡波斯又提出了一种非确定性条件下项目决策的定性概率理论,

6、根据这一理论,项目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数据库来加以评述,从管理风险数据库出发,用定性概率理论来分析项目活动的工期。这一理论将项目的不确定性运用概率分析进行了处理,体现了高概率优先原则,但由于概率分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对于分析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性。(二)资源约束型进度计划的编制在这方面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戴维斯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用于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算法理论64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该算法理论将项目中的多种约束构造为一些约束函数,通过优化计算,可以获得该优化函数的优化解,但由于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很难在实践中付诸实施。

7、1992年,由凯扬等人提出了一种整数规划模型,利用项目的净现值最大化来进行项目活动的进度计划编制,这是一种以随机性研究为基础的方法,在使用实践中,与其他的确定性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在计算工作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从总体上看,能够达到优化的目标。1997年,伊来姆卢比在研究网络模型的计划和控制问题时,建立了一种资源约束型动态规划模型,将资源的约束看成一种可变的动态条件。这种理论较好地解决了工期优化中的资源可变性的问题,但没有考虑成本最低的目标要求。(三)时间—成本均衡分析针对项目管理中的时间与成本均衡问题,在1975年,罗宾森提出了一种动态规

8、划理论,用来解决时间—成本的均衡问题。它通过动态规划方法来使目标函数(工期)达到最小。其基本的约束条件是,分配给每项项目活动的成本的总合等于总的可供使用的项目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