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

ID:1374021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_第1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_第2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_第3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的策略  常有老师这样抱怨,自己也有同感,精心准备了一份教案,走进课堂上下来效果很一般,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目中无人。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将不是教案的简单实施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始终关注者;不是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的共同构建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哪些状态,如何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打通情路,实现心灵沟通  美国教学专家埃立克?詹森认为: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所以在语文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学习的情感之门,使学生的脑波处在对轻松高效的学习最有利的“频率”--ā状态。  这是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三课一评活动,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2册《练习4学用字词句》,主要教学目标是看图读词学动物的叫声,初步感知表示动物叫声的拟声词。老师甲先让学生读句子“小鸡捉虫,叽叽叽。青蛙唱歌,呱呱呱”,指出“叽叽叽”“呱呱呱”分别是小鸡和青蛙的叫声。接着出示书上画有鸡鸭猫狗蜜蜂等小动物生活情景的插图,问大家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然后揭示那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在汉语中称拟声词,最后请小朋友反复朗读这些拟声词及其句子。从课堂上看,开始学生的情绪还挺高涨,“叽

3、叽叽呱呱呱”读得挺有味道,但后来注意力明显分散,课堂里到处是“叽叽呱呱”,甚至是“叽哩呱啦”了。  老师创设森林音乐会情境,由于它为小朋友喜闻乐见,而编唱儿歌富有童趣,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加上老师真心诚意的赏识、毫不吝啬的夸奖、小心翼翼的帮扶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被充分激发,情感的闸门被完全打开,心理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享受着令人兴奋的“高峰体验”,所以小朋友学得兴趣盎然,课堂成了孩子们学习探究的乐园。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点拨诱导,实现语感的发展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系统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信息的加工、处理系统和转化、实践系统。其间

4、有大量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心理活动参与。小学生由于受其智力发展、认知水平等局限,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体现出贫乏性、肤浅性、求同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设法调节学生内部认知加工状况,充分调动他们内在认知加工的潜力,提高学生认知加工的效率,使他们的语感、思维走向丰富、深刻、独特等,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雪儿》),学生对这句话中“飘飘悠悠”一词的解读往往比较贫乏,认为“飘飘悠悠”就是“飘动”,其实这个词内涵丰富,是作者的生花妙笔。我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采用了比较法,引导学生感悟其

5、中的丰富情味。“如果把'飘飘悠悠'换成'飘动'好不好,为什么?请大家反复朗读体会。”读着读着,学生体味到了这个词的韵味--“不好,'飘飘悠悠'是飘动,但不是一般的飘动,而是指飘得轻盈、缓慢,给人舒服的感觉”,领悟到了它的妙处--“'飘飘悠悠'表明小作者的心也像白云一样在自由自在地飘荡、飞翔”,触摸到了它的底蕴--“白云飘动一点儿不美,白云飘飘悠悠很美。这是我的感觉也是小作者的感觉,而这种美是因为作者跟雪儿去了才感觉到的,所以说是雪儿改变了作者,我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作者对雪儿的感激之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难忘的一课》)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在课文的三

6、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第一次该怎么读?第二次该怎么读?第三次又该怎么读?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找出理由。”当我一激疑,学生便纷纷潜心会文,深入探究。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积极思考,不仅理解了(第一次因台湾师生的国语还不太熟练,故应一字一顿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因作者国语熟练且与台湾同胞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故应大声地整齐地读;第三次因作者被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谊、强烈的民族精神彻底打动,故应激动地读),而且自己的情感也逐步被唤醒、激活,实现和作者及台湾人民的共鸣,更主要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深刻内涵,感悟到了

7、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建构主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具有其独特性。所以,教师在预先与文本对话时,要深入进去,要了解不同角度的解读,上课时就会适应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三、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重组信息,实现生命共创  叶澜教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生成者。教师要收集处理好学生的生成信息,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上文谈到的老师乙在教学《练习4学用字词句》的过

8、程中,当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