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ID:1376240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_第1页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_第2页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_第3页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_第4页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还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课堂效益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下面就从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这一点入手,通过一些具体的课

2、例片断从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为了主体的发展,准确定位  课例片断呈现1:《生命生命》的教学目标设计  (1)准确把握文意,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  (2)朗读最后三段,理解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仔细思考这三个目标,目标一没有实现的条件,如果能修改为“通过抓关键词语,准确把握文意,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就会更明确一些。而这个“抓关键词语”,既是条件,也是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熏陶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落实“三

3、维目标”。“抓关键词语”既是过程与方法,也是目标,这一目标比单纯“准确把握文意,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还要重要,这才是重点。目标三,主体应为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有效教学目标应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准确定位。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学了什么。因为“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的出示也宜打破“课前出示目标”的单一化倾向,因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情节”

4、和“场景”中相机呈现或“自然流露”。  二、基于主体的发展,有效导入  一般在讲课前,我们都要创设情境,但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才是高效的呢?  课例片断呈现2:《童趣》的导入  以下三种导入都是先举了一个孩子想象力丰富的例子,然后教师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象,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象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看他写的是童年的什么趣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

5、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的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同样的例子,同样的情境创设,最后落脚点不同,这几则导入语的效果孰高孰低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两则比较成功的导入片断:  课例片断呈现3:《纸船――寄母亲》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九十年前的故事。那是1923年的夏天,一个23岁的中国女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并接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准备赴美留学。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可是,这也是她第一次远离

6、母亲。茫茫大海,飞翔的海鸥,汹涌的海潮,更加深了她对母亲的思念。于是,她写下了献给母亲的最真切最深情的诗篇――《纸船――寄母亲》。她就是我们熟悉的冰心老人。  课例片断呈现4:《再塑生命》的导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曾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海伦?凯勒?(学生简介)那么,是谁让她的人生出现转机,引领她走向光明呢?我们看课文《再塑生命》。  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导入不能

7、为导入而导入,而应该基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只有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的导入才是高效的。  三、为主体的学服务,有效引导  课例片断呈现5:两种教学设计对比  《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同样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设计1:请同学们展开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瀑布的?在写景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  设计2:请同学们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

8、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4)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两相比较,不言自明,设计2单是一个问题组就有效引领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引导。  课例片断呈现6:《行道树》研读与赏析片断  设计1: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设计2:读一读,品一品: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并说明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