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

ID:1377709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1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_第1页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_第2页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_第3页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沙忙学号:201211121033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010班摘要: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可以说凡有井水处即有民间文学。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民间文学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民间文学是一座绚烂陆丽的文学宝库,它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

2、容健康充实、淳朴乐观、形式丰富多采的文学瑰宝,多少人曾在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前惊叹不已。关键词:民间文学,民歌,民间故事一、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中国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搜集和整理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每一个时代都有民间文学的遗失和消亡,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民间故事。民间文学的代表作:最早的是《诗经》,明人杨慎的《风雅去篇》,冯梦龙的《山歌》,郑旭旦的《天籁集》等。由于民间文学的存活方式主要是民间口头流传,所以要使之长久保留,便于流传,就必须重视民间文学的搜集

3、、记录和整理工作。要顺利有效地展开搜集调查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吸取精华,取其糟粕,兼顾口头和书面形式,各种民间文学都应收集。(2)选取恰当的搜集方式与方法,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搜集目标、调查点,以及调查所需的材料等等。(3)要忠实记录,尽可能地记录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的情况。(4)慎重整理,除了若干不要的修改,不可随意变动。二、浠水民歌及民间故事浠水县巴河镇,虽然不是闻名天下,但也有着不少的民间故事和民歌。小时候听

4、长辈们讲过一些古老的故事,可是记得不清楚。说起这民间故事及民歌的搜集,那天晚上我硬要奶奶给我讲几个故事,有的甚至勾起了她儿时的回忆。对于一位80岁的老人来说,真是为难她了!(一)富有特色的浠水民歌中国民间歌节众多,歌谣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诸如四句头、五句体、十字调、信天游、吴歌、爬山歌、花儿、鲁体、和谐体以及各地流传的小调都颇具特色。这些不同风格的民歌,产生于特殊的生态地域环境,收到特殊的口传文化传统的熏陶,满足了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

5、时政歌、儿歌。情歌是反映爱情生活。这类民歌最多,也最为优美,最有艺术性。在恋爱的各个环节,如试探、相识、爱恋、爱慕、赞美、求爱、初恋、热恋、拒绝、离别、留恋、思恋、失恋等都有相应的情歌产生。下面这首应该归纳于传情的类别。是奶奶很小的时候听说的,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用方言怎么念出来。我就暂且将它命名为《情歌》。(旁白)一晒太阳二晒阴,乖姬儿[1]看得不忍心,送郎一条汗手巾。(男)借[2]把么早儿天气晴,八月十五哈[3]南京。一带金子往头什儿[4]挽,二带金环儿挂耳凳[5]儿。三带水粉查

6、[6]白脸,四带胭脂点几[7]唇。五带一把铜镜子,六带手巾抹汗津。七带上身绫罗袄,八带哈身绣罗裙。九带乖姬儿十带金,十带十包绣花针。(女)借把么事[8]绣我的郎,手夺[9]明灯进绣房。一绣文官辟[10]凤袍,二绣武官保长生,三绣金线来钓子,四绣飞蛾儿飞几身,五绣杨川当江山,六绣荷贝[11]儿水面村,七秀丁克儿来飘海,八绣海鱼顶[12]郎身,九绣鹅毛十绣月,把郎绣在月中心。月亮豆底[13]梭罗树,郎在下面好歇荫[14]。荷贝儿莫把爹娘看,爹娘看了打儿孙。荷贝儿莫把哥嫂看,哥嫂看了吵嘎[15]分。吃饭莫把荷贝儿看

7、,看了荷贝儿饭难吞。走路莫把荷贝儿看,看了荷贝儿路难行。坐船莫把荷贝儿看,看了荷贝儿发头昏[16]。荷贝儿莫把尼姑看,尼姑看了要配人。荷贝儿莫把和什儿[17]看,和什儿看了要讨亲。注释:[1]乖姬儿:女孩的名字。[2]借:这[3]哈:下[4]头什儿:头上[5]耳凳儿:耳朵[6]查:擦[7]几唇:嘴唇[8]么事:什么[9]夺:拿[10]辟:配[11]荷贝儿:荷包[12]顶:代替[13]豆底:里面[14]歇荫:休息[15]嘎分:分家[16]发头昏:头晕[17]和什儿:和尚民歌一开始就是用方言演唱,歌词就是方言,并

8、不是有了文字才有歌词。既然民歌都是用流传的地方言演唱出来的,那么记录也应该用方言。用方言记录民歌可以保持民歌的原汁原味,也可避免篡改民歌的原意。各地方言中的衬词对一个地方的民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衬词是民歌显著地地域表征之一,对表达浓郁的乡土情感、增强生活气息、渲染某种情绪、丰富音乐表现手法及节奏,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首古老的民歌就带有浓厚的方言韵味。如果懂浠水方言,读起来就会觉得很有意思。这首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