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

ID:13783793

大小:8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4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_第1页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_第2页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_第3页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_第4页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周易哲学演讲录》看牟宗三对儒家哲学的阐释0311247田致远哲学系哲学专业【摘要】《周易哲学演讲录》不仅是反映牟宗三后期易学思想的代表作,而且也是他通过周易哲学进而阐释整个儒家哲学的重要论著。本文从“纵贯而下的生命进路”、“尊乾法坤的道德实践”、“方向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协调——“圆而神”与‘方以智’的和合”、“融贯中西的尝试——对康德道德哲学观念的摄化”等四个方面对牟宗三阐释儒家哲学的有关内容作了梳理,并进而予以了初步的评析。【关键字】道德的形上学超越而内在尊乾法坤道德自律【正文】《易传》作为儒家的玄思,表现

2、出了儒家之理智的俊逸,对于了解儒家的道德形而上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周易哲学演讲录》是在牟宗三先生晚年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讲授“周易”课程的纪录的基础上润色而成的。在本书中,牟宗三不仅阐释了“易”、“道”、“元、亨、利、贞”、“几”、“神”、“简易”以及“寂感”等《周易》中的重要概念,而且通过诠释《易传》的义理,牟宗三也阐发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相比于他早年写的《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研究汉易象数、重视中国自然哲学的层面牟宗三先生在评述自己早年所作的《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时说:“此书既只是吾之学思之开端起步,故

3、只能算是青年不成熟之作品。它所展示之理境是青年人所可及者,亦是青年人所可喜欢者。它的价值在整理汉易并结束胡煦与焦循之易学。”“于《易经》,吾当时所能理解而感兴趣的就是通过卦爻象数以观气化这种中国式的自然哲学(生成哲学)。至于就经文而正视《易传》,把《易传》视作孔门义理,以形成儒家的道德形上学,这是吾后来的工作,此并非吾当时所能了解,且亦根本不解,故亦无兴趣。”——1988年《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重印誌言-13-,牟宗三后期的易学思想更偏重于对于儒家道德的形上学之基本理论特质的阐释。由于本书在大陆出版不久,

4、其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本文所做的,只是对牟宗三先生阐释儒家哲学的有关思想予以初步的梳理和评析。我认为,此书关于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秩序即是道德秩序”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第78页:“所以儒家发展到了《中庸》《易传》,它一定是‘宇宙秩序即是道德秩序’,它这两个一定是合一的,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周易》代表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中,“以形上学本身为主(包括本体论与宇宙论),而从‘道德的进路入’,以由‘道德性自身’所见的本源渗透至宇宙之本源,故曰‘道德的形上学’。”。

5、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梳理牟宗三的有关思想。一、纵贯而下的生命进路牟宗三认为,《周易》、《中庸》代表了儒家体系中与孟子不同的一条生命进路。“孟子坚主仁义内在于人心,可谓‘即心见性’,即就心来说性。心就是具有仁、义、礼、智四端的心。这一思路可称为‘道德的进路’(Moralapproach)。中庸、易传代表的一路不从仁义内在的道德心讲,而是从天命、天道的下贯讲。这一思路的开始已与孟子的不同,但是它的终结可与孟子一路的终结相会合。它可以称为‘宇宙论的进路’(Cosmologicalapproach)。”牟宗三《中国哲学

6、的特质》第八讲,转引自互联网站:网上读书园地论坛—读书参考—牟宗三著《中国哲学的特质》(网址:http://www.readfree.net/bbs/simple/index.php?t163062.html)先说天道,天道是一个动态的行程,在阴阳气化中呈现,换句话说,在“神”“妙万物”的无限作用中显示其意义。《诗经》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天命不已,万物因此生生不息。“顺天命天道下贯而为性,此性亦不单是命给圣人的,是命给一切人的,而且天命流行,生物不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道不单是命给人而为性,且亦

7、为万物之本体。”同上书,第十讲,转引自互联网站:网上读书园地论坛—读书参考—牟宗三著《中国哲学的特质》(网址:http://www.readfree.net/bbs/simple/index.php?t163062.html)天道为何能够化成万物?在儒家的系统中,天道是最根源的,它具有创生性,“天命不已”,它的创生性我们可以从乾、坤两卦的卦辞来看。牟宗三先生说,乾坤以德言。在《易传》中,乾卦、坤卦是两元,但我们理解时,不能将此看作“二元论”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第12页提到,“讲两个原则,但不是西方的二元论。

8、”熊十力先生也在《十力语要》中谈到,“《易》之乾元坤元,实是一元,非有两元,坤之元即乾之元也。”,乾、坤以其用分,终归意义上它们是道的两个基本原则:乾元代表创生原则,坤元代表终成原则(或称为保聚原则)。-13-“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万物的存在都是天之所命。万物在“乾道变化”中“各正性命”,“乾道变化”不是说乾道本身变化,而是说道在阴阳生长过程中显现为此;“正者定也”,万物同在乾道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