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

ID:13792898

大小:4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4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_第1页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_第2页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_第3页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_第4页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2005年11月第13卷第6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OCIALSCIENCESNOV.,2005Vo1.13No.6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陈国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上海200040)摘要: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有其独特性.它是断续的,有较强的时代性.以花木兰为题材的剧作,在舞台上的演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不少精品.花木兰舞台艺术在演中变,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不同演出团体的演出呈现不同形态.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花木兰形象反复再现在舞台上,但对于话剧,戏曲等来说,花木兰是永远的且是不一样的花木兰的原因.关键词

2、:花木兰;舞台艺术;演变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5)06—0039—05花木兰的故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最初使花木兰走进人们心中的是南北朝的一首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对木兰形象的成功塑造,歆动了历代文人学士.以木兰为题材的剧作层出不穷.:本文把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进行考察.一,明代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明代中后期的杂剧作家中,徐渭可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位.其杂剧《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11.其中的《雌木兰》,徐渭肯定了人的存在的丰

3、富性和自主性,也肯定了人应该毫无矫饰,以自己的本色显露于世.(一)《雌木兰》的思想内容《雌木兰》剧本据《木兰诗》改编,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对角色的体会:"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雌木兰》将北朝民歌《木兰诗》的故事进一步丰富提高,使花木兰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英勇无畏,纯朴善良的女英雄的代称.剧中写木兰从军,是为了怜惜老父,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雌木兰》歌颂了才智出众的女性.在杂剧《雌木兰》中,徐渭极力书写木兰克服困难英勇善战的形象.《雌木兰》里主人公的结局是最终脱下了男装,回归闺闱.

4、作者一方面极力赞美花木兰的武略,一方面,又认可了花木兰重回闺阁,嫁作良家妇的结局.:怎么理解这种剧中看似矛盾的内容呢?从这个戏来看,作者肯定了人的欲望,情感,才能的存在,认为这些都是人所固有的,是人的本色或本来面目,不论他是男是女.木兰轻易地做出惊人业绩,因为她的本来面目便是如此.徐渭的《雌木兰》短剧,宣扬了人之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然而,作者一方面肯定了花木兰显示本性和本色的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又把这一过程归之为虚妄.《雌木兰》改装上阵的经历被称为"幻象","万般想来都是幻","世间事多少糊涂".从肯定到否定,从真实到虚幻,

5、这种剧作内容本身所显示出来的落差,实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理想受阻后的必然归宿.《雌木兰》写女性空有一腔热情,最终成为良家妇,实亦寄托了徐渭自己雄心未已却只能伏枥而鸣的凄怆.(二)《雌木兰》的表现形式一是《雌木兰》新奇的喜剧情境.例如《雌木兰》中花木兰所在军队在最后追击败敌时,剧本不是描写战争的紧张与激烈,也不是正面抒发将士的决心与豪气,而是写出了将士们藐视敌手的幽默感:"[清江引](主帅唱)黑山小寇真见浅,躲住了成何干?花开蝶满枝,树倒猢狲散.你越躲着,我越寻你见.[前腔](众唱)黑山小寇真高见,左右他输得惯.一日不害羞,三餐吃

6、饱饭.你越寻他,他越躲着看."古人曾评前一曲为"诨中自趣",后一曲为"趣甚".透过这些幽默的文字,可以更真切地看出众将士克敌必胜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概.二是民间性和通俗化.剧本题材来自民间,民间语言的吸收增强了剧本语言的喜剧效果.例如《雌木兰》中木兰换鞋:"几年价才收拾得凤头尖,急忙的改抹做航儿泛,怎么就凑得满帮儿楦?"喜剧场面显得活跃与充满机趣.浅显通俗,不仅宾白浅显易懂,而且曲词也明白如话.《雌木兰》第二折七支收稿日期:2005—09—02作者简介:陈国华(1964一),女,山东济南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7、,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戏曲学.?39?[清江引]均以浅显着名.如木兰归家途中,当同行军士说她行动"希罕"时,她暗示他们:"(唱)我花弧有什么真希罕?希罕的还有一件,俺家里隔壁那庙儿里,泥塑一金刚,忽变做嫦娥面.(军士插白)有这些事?(木兰唱)你不信,到家里我引你去看."这是以唱词代说白,不及雕琢,明白自然,而又富于动作性.这样的曲词,配合舞台动作,最容易为广大观众所理解与接受f2].i是《雌木兰》j折所用曲词南北兼用,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受陈规束缚的革新精神,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杂剧.《雌木兰》的第二出连用七支[清江引],所谓"

8、不轨于法,亦不局于法".凌廷堪论曲绝句说:"四声猿后古音乖,接踵还魂复紫钗.一自青藤开别派,更谁乐府继诚斋."杂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二,新民主主义时代的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新民主主义时期花木兰戏的传播是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花木兰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