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

ID:13796708

大小:8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_第1页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_第2页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_第3页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_第4页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课题理解】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领域。【知识结构】【轻巧识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过

2、程【知识梳理】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概况:①男子:A、长袍马褂: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B、西装: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C、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在此后几十年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②女子:A、传统旗袍:清末旗袍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5B、改良旗袍: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传统旗袍进行改良,使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特征:中

3、西合璧,土洋并存。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西式服式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概况:①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布拉吉(即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②“文革”期间:绿军装、干部服。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众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绿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

4、、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2)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朴素单调。3、第三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特征:新式新款层出不穷,时尚个性,与国际接轨。(2)原因: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港台、欧美文化的影响。[归纳提升](1)近现代中国服饰变化的特征:阶段变化服饰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建立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传统旗袍、改良旗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新中国建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文革前: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文革中:绿军装、干部服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至今异彩纷呈新式新款层出不穷,时尚个性,与国际接轨。(2)影响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外来文化的传入;②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影响。(3)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5二、近现代饮食的变化1、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点、风俗习惯等的影响。2、西餐的传入(1)传入:19世40年代以后,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随之传入中国

6、,通商口岸出现了西餐馆。(2)西餐与中餐的区别:①中西餐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②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影响:①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②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③日常西式食品,如糕点、糖果、罐头、饮料、冰淇凌等对普遍百姓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3、近现代饮食变化的特征和原因:(1)特征:中西餐并行于世。(2)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②国人对西餐文化的逐步接受。三、近现代住宅的变化1、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四合院。2、西方居住文化的传入:(1

7、)传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①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如在天津、上海、厦门等沿海城市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毗连式房屋。②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写字台、穿衣镜、座钟、挂表等,也受到国人的欢迎。3、近现代住宅的变化的特征和原因:(1)特征:中西合璧。(2)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居住文化的传入;5②国人对西方居住文化的借鉴。四、近现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1、婚姻风俗的变化:(1)古代: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

8、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3)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礼俗的变化:(1)传统丧礼:厚葬风气流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