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药物小结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

ID:13802526

大小:62.0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_第1页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_第2页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_第3页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_第4页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治疗药物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暑假复习资料药理pharmacy—化疗药物1、细菌耐药性定义、分类及表现,耐药性机制。答:⑴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称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⑵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耐药性。获得耐药性是有基因突变产生,并垂直传递于子代。⑶一般指细菌耐药性机制为获得耐药性的生物化学表现,包括:①降低细菌外膜的通透性;②产生灭活酶,如水解酶、钝化酶等,使抗菌药物灭活失效;③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如:改变结合位点,增加靶蛋白的数量以维持细菌的正常功

2、能,产生新的靶蛋白);④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加;⑤改变代谢途径或微生物自身的代谢途径。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苄啶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利福平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增加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类,多烯类/咪唑类抗真菌药抗微生物药的作用机制2、3、抗菌药联合应用后的效果可能性:答:抗菌药按效果分为四种: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Ⅰ),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Ⅱ),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它们对繁殖期,静止期细菌都有杀菌作用;第

3、三类为速效抑菌药(Ⅲ),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第四类为慢效抑菌药(Ⅳ),如磺胺类等。联合使用这些抗菌药,可以产生以下效果:①协同作用(Ⅰ+Ⅱ);②拮抗作用(Ⅰ+Ⅲ);③相加作用(Ⅲ+Ⅳ);④无关或者相加作用(Ⅰ+Ⅳ)。4、各种抗生素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答:(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antibiotics),以青霉素(天然及半合成)和头孢菌素类为代表。作用机制:1)抑制转肽酶活性,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显杀菌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PBPs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从而阻止

4、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引起细菌细胞死亡。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存在于细菌胞膜上的蛋白,按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若干型。PBPs数量、种类、分子量大小及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均因细菌菌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不同的PBPs结合阻碍其活性而表现出抗菌活性的差异。2)增加细菌细胞壁自溶酶活性,由于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增加,产生自溶或细胞壁质水解使细菌裂解死亡。另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阻滞自溶酶抑制物的作用。(2)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以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

5、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阿米卡星(amika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和新霉素(neomycin)为代表。作用机制:多个环节,以第①步最重要。①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3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②阻止氨酰r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③诱导tRNA与mRNA密码三联体错误匹配,引起完整核糖体的30S亚基错读遗传密码,导致合成异常,出现无功能的蛋白质;④阻碍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阻止70S完整核糖体解离,造

6、成细菌体内的核糖体耗竭;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膜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菌细胞膜屏障功能,使药物更容易进入胞内而增强作用,最后膜结构破坏,导致细胞内成分外露而死亡。(3)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有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为代表,为窄谱慢效杀菌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膜,改变膜通透性,使胞内重要物质外露,并影响核糖体功能。对G-杆菌高度敏感。(4)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以红霉素(ery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泰利霉素(telit

7、hromycin)为代表。作用机制:不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23S核糖体(23SrRNA)的特殊靶位结合,阻断转肽作用,并干扰mRNA移位,促使未成熟肽链自肽酰t-RNA的脱离,抑制肽链延伸,而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5)林可霉素类(lincomycins),以林可霉素、克林霉素(clindamycin)为代表,化学结构虽与大环内酯类不同,但抗菌谱相似,对厌氧菌较有效。(6)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类(vancomycins),含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替考拉宁(te

8、icoplanin)。作用机制:牢固地结合于敏感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五肽末端,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抑制细胞壁形成。为速效杀菌药。(7)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以四环素(tetracyc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