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

ID:13813862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_第1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_第2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_第3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_第4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群体合作研究》课题组阶段研究报告(讨论一稿)二00三年一月三日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蔡正秋执笔一、基本概况本课题组于2001年5月完成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课题方案(讨论稿)》,于2001年5月31日以“关于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的启示”为题在常州教育网/常州教研/小学教学/科学教育栏目上网以来,引起了我市广大有志于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合作研究的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先后有原武进市(现为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等17个单位来电、来人及发

2、来电子邮件索取《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稿)》,并递交了书面“合作研究意向书”和课题研究方案。至2001年7月23日,我课题组在常州市教研室召开了群体合作研究论证会,于2001年8月正式向江苏省教研室提出立项申请,于同年11月被江苏省教研室确认为第四轮重点课题。之后又有溧阳市西平小学等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我课题组根据具体情况再次修改了课题研究方案(详见附件1)。截止2001年11月合作研究单位(含常州市教研室)共为28个(详见附件2)。二、研究过程本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

3、理论和结合新课程培训活动,尤其是2002年9月起,紧紧抓住我市全面进入省级新课程实验区的契机,先后聘请了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组成员、上海师范大学樊琪博士,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组成员、苏科版《自然》教材主编、江苏省教研室卢新祁等教育教学专家来常指导,据不完全统计,2001、7-2002、12我总课题组先后聘请专家来常讲学、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课堂教学和研讨、举行各种类型研讨会等活动达30次,参与合作研究的盛况空前(详见附件3);先后完

4、成了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总体框架设计、编制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我市三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详见附件4);并运用网络技术及时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修订了《常州市小学科学(自然)教学常规》(详见附件5);改革传统的教学设计,从过去的重文本研究――现在的重行为研究,着力转变师生的教和学的行为,设计了以突出研究师生教学行为(包括教材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备课书写模式(详见附件6);进行“不试教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积极撰写教

5、育论文、并在网上展开讨论;各子课题组结合各自的优势,开展环境教育、养蚕实验、气象观测、植物栽培、四驱车模型比赛6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为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内部的管理,本课题组还制订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合作研究》总课题组课题管理章程》(以下简称《课题管理章程》――详见附件7)。三、初步成效(一)合作研究群体各子课题组运作基本正常合作群体研究涉及的面广量大,难以管理;研究难度又大,很多问题都是探索性的,没有形成的

6、答案。然而,本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硬是依靠合作群体的力量,在一年中先后协调了各子课题组的研究规划和方案设计、运用网络技术及时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交流各子课题组的进展情况;完成了对我市三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分析,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实事求是的调查报告,试运用以突出研究师生教学行为(包括教材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备课书写模式精心设计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可行性;更有部分子课题组结合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7、社区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着手开发校本课;运用《常州市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等资料,反思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进一步调整研究思路,这些开创性工作为有力的说明了各子课题组正在按课题研究的目标健康而有序地运作。(二)进行课题研究、尤其是进入课程改革以来形势喜人1、我市广大小学科学(自然)、社会等学科教师教改热情高涨(1)培训活动参与情况空前高涨;(2)对“不试教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持肯定态度;(3)关注各类教改信息和动态;(4)积极参与网上的公开讨论;(5)教学气氛比过去更为民主;(6)学科间横向联系更

8、为密切。2、“八喜一厌”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学生喜欢小组学习方式;(2)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3)学生喜欢老师少讲一点、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思考、分析;(4)学生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5)学生喜欢老师在进行本学科教学的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6)学生喜欢适当介绍教材以外的知识;(7)学生喜欢老师风趣幽默一些;(8)学生喜欢自己寻找答案。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