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

ID:13831307

大小:6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4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_第1页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_第2页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_第3页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_第4页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soils), 2009, 41 (3) 483~489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壤(Soils),2009,41(3)483~489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Soils),2009,41(3):483~489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①韩鲁艳1,2,贾燕锋1,2,王宁1,焦菊英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

2、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与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相比,灌木群落阶段与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的土壤抗蚀性分别增加了362.29%~673.33%和574.71%~930.00%;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土壤侵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灌木群落阶段的土壤侵蚀量仅为演替初期的1.42%~5.59%;通过回归分析,土壤侵蚀量和水稳性团聚类因子,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与显著相关关系,鉴于土壤分析的易获性,可选择>0.5mm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质含量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

3、土壤侵蚀;主成分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图分类号:S152.3;S157.5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过程[1],土壤性质影响着植被的变化,同时也因植被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植被的恢复和演替,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发生着相应改变,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从而改变着土壤的抗蚀性能和土壤侵蚀程度。植物群落与土壤这种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是植被恢复演替的动力。而黄土高原关于植被恢复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2-5]、结构类型[6]、生物多样性[7],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8-10]、土壤微生物[11-12]、土壤

4、种子库关系[13]等方面,而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抗蚀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14-15]。为此,本文将对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延安、安塞试区自然恢复植被及其土壤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的抗蚀性和侵蚀程度的变化,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土壤侵蚀目标植物群落的确定、植被恢复的减蚀效益评价及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境内的纸坊沟流域、县南沟流域,以及延安市宝塔区的燕沟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在500~550mm,年际差异较大,且年内

5、分配严重不均。土壤以黄土母质上发育而来的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抗蚀抗冲性差,水土流失严重,属于极强度侵蚀区。植被类型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向暖温带草原区的过渡植被:森林草原植被[16]。在20世纪30~70年代,毁林开荒,3个流域的植被遭到极大程度的破坏,流域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的开展和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育林的实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17]。区内主要有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长芒草(Stipa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n)、铁杆蒿(Ar

6、temisiagmelinii)、茭蒿(Artemisiagiralii)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等草本,及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侧柏(Platycladus)、黄刺玫(Rosaxanthina)、水栒子(Cotoneastermultiflorus)等灌木组成的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18]。1.2样地调查根据该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主要植物群落的TWINSPAN分类结果[19],分别按照阳坡和阴坡不同时间序列范围和群落的实际情况,各植被演替阶段在纸坊沟、县南沟和燕沟流域各取一个样地进行植被样方

7、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94,40771126)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01140202)资助。*通讯作者(jyjiao@ms.iswc.ac.cn)作者简介:韩鲁艳(1983—),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环境效益评价方面研究。E-mail:shuibao-hanluyan@163.com484土壤第41卷调查(表1)。植被调查包括植物的种类、盖度、数量、高度和频度等,其中盖度采用目测法,即两个调查人员一起目测;通过访问土地使用者和长者得到样地植被恢复年限;同时,对样地的坡位、坡向、坡度等

8、进行记录。表1样地的基本信息Table1Basicinformationofsamplingplots坡向编号取样地点退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