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ID:31380408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_第1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_第2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_第3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_第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137-02  摘要:本文根据大量实地调查资料,及室内资料的整理,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植被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起到防灾减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黄土丘陵沟壑区  1.引言  调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宏观地形破碎。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集

2、中,工程活动强烈且植被稀少的中部及东部地带,西部地区植被茂密,人口稀少,地质灾害较少发育。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的双重作用是诱发地质灾害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2.水与地质灾害  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种水作用都会引起地质灾害,而其中大气降水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2.1降水6  黄土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透水性一般较差,降雨一般不容易渗入形成上层滞水或潜水,一次降雨所引起的潜水水位上升幅度不大,而且滞后现象明显。所以,单纯就降雨而言,似乎一般不会触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但是,在黄土构造节理、卸荷与风化裂隙、落水洞、

3、陷穴等发育部位,降雨可沿空隙下渗甚至灌入,在相对隔水部位形成上层滞水或饱水带,增大岩土体重力、甚至形成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土体强度,从而触发黄土滑坡、崩塌的发生。  根据本次调查资料,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10月,与降雨量以及降雨特征关系密切。区内近年发生滑坡和崩塌频次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2地表水  地表水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这里主要指河流与水库中的地表水。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秋季多暴雨和大雨且时间集中。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形成具有较强侵蚀能力的地表水流,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也常引发地质灾害。河流发育期不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尽相同。区内的洛河、沮河及

4、葫芦河等干流及较大的一级支流已进入老年期,河谷已达百米―6数百米宽,河流下切进入基岩数米,基岩出露亦高达十数米,河谷内冲淤趋于平衡,流水对两侧坡脚侵蚀作用减弱,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影响不明显。在二三级支流内,基岩多有出露,河流下蚀受阻,侧蚀作用较强,对谷坡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历史上已引发较多的滑坡。滑坡堵塞河谷,滑体受流水冲刷侵蚀,大部分已经不存在;谷坡滑动后,亦达到较稳定的状态。在三四级或更小的河谷内,主要为黄土沟谷,流水的下蚀和侧蚀均存在,两岸谷坡较陡,目前仍处于流水的侵蚀中,是滑坡、崩塌的多发地段,但这些地区由于地形条件差,人类活动相对较少,滑坡崩塌形成地质灾害的概率较低。自实施退耕

5、还林(草)政策以来,区内植被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河流沟谷中的水流明显减少,地表水的侵蚀强度有所削弱,流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也渐趋缓和。  2.3地下水  研究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十分贫乏。但是,由于黄土节理裂隙发育,在斜坡地带,在原生节理和构造节理的基础上,发育了密集的风化、卸荷裂隙,甚至演化为黄土陷穴、落水洞,在暴雨过程中,降水汇集,沿节理、裂隙、陷穴、落水洞等通道快速下渗,在古土壤或基岩之上形成局部上层滞水,甚至潜水。地下水活动降低了黄土强度,改变了坡体应力状态,常常触发斜坡变形失稳。据研究,当黄土含水量20%,则强度降低很快,坡体稳定性亦变差。所以,地下水活动对斜坡变形失稳

6、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斜坡上的上层滞水的存在,降低了土体强度,增加了土体的重量,易触发斜坡变形失稳。  (2)在连阴雨过程中或大雨之后,水份入渗途中在古土壤层受阻,使古土壤以上的土体含水量增大,虽尚未饱和或形成上层滞水。但是,由于含水量增大,降低了土体强度,也同样触发斜坡变形失稳。  (3)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影响地质灾害。  3.植被与地质灾害6  植被起到护坡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斜坡的演化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调查区东部植被覆盖度低,地址灾害分布广泛;西部植被覆盖度高,地质灾害不发育,植被覆盖度与地质灾害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关联性。但

7、是,植被不是决定地质灾害是否发育的根本原因。  区内植被对斜坡变形、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水文地质效应。植被不同程度地阻滞了地面径流,增大了降水对坡体的入渗补给量。区内地下水匮乏,植被对地下水的蒸腾排泄作用不是非常强烈。  (2)力学效应。植被根系具有加固土体,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能力,嵌入基岩或下部老黄土的根系还起到锚筋作用;同时,坡体上植被的自重又增加了坡体的荷重,并向坡体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