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

ID:13851811

大小:15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4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_第1页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_第2页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_第3页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_第4页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诏史略论一一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一、引论:南诏蒙氏之在中国历史上初露头角,大约始于公元后第七世纪左右,即唐太宗贞观初至高宗永徽之间。到了八世纪中叶,即玄宗天宝初年,阁罗凤建国称王,声势日益浩大。南诏极盛之时,版图所及北抵今大渡河,与唐以一衣带水为界;其兵力东边达到今贵州的遵义和广西的西部;南方的今越南、泰国,西方的今缅甸,三个国家的北部,俱曾一度为南诏所征服。自第八世纪中至第九世纪末,俨然为东南亚洲一大国,虽臣服于吐蕃,实则无异于分庭抗礼,同成唐室心腹之患。唐朝末年至不得不调徐州之兵远戍桂林,以防南诏,因酿庞勋之乱。

2、所以《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南蛮传》的《南诏传赞》末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以前历史学家之重视南诏和唐朝历史的关系,于此可见。清朝学者在历史研究方面有很多的贡献,而治南诏史者却寥寥可数。近二十年来,南诏的历史方始得到若干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的著作为南诏史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南诏史的研究始于清代,清高宗敕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唐樊绰所著《蛮书》,并用聚珍版印行,南诏历史的原始史料,才重显于世。其后不久,卢文弨即据聚珍版《蛮书》加以校勘。卢校本《蛮书》今存南京图书馆,虽寥寥二十余事,无关宏旨,究

3、不失为开创之作。乾嘉以后学者治史地者如林,顾独不及《蛮书》。清末沈曾植有《蛮书校本》,仅从其《海日楼文集》中得见所为《跋》,书存亡不可知。以上二人都是乾嘉学派的正宗,而所致力者仅限于校勘笺注之学.近二十年来,注意南诏史的人逐渐多起来了,研究的面广了,也比较地有系统了。云南方面如徐嘉瑞、方国瑜、夏光南、范义田,前中央研究院的凌纯声、陶云逵,之江大学的徐松石,华西大学的杨汉先,以上诸位先生都曾有专书或论文,讨论南诏史上各方面的问题。其中如凌纯声的《唐代云南的乌蛮与白蛮考》(见《人类学集刊》一卷一期),陶云逵的《几个云南土族的

4、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之估计》(见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七本四分),俱曾予研究南诏史的人以不少启示。西方学者在本世纪初即已注意到南诏史的研究。一九0四年,法国的C.Sainson发表了他所翻译的《南诏野史》(Nan-TchaoYeChe,HistorieparticuliereduNan-Tchao,Traductiond’uneHistoiredel’ancienYunnan,1904),其时,伯希和(M.P.Pelliot)也发表了他的《交广印度两道考》(DeuxitinerairesdeChineenIn

5、daàlafinduⅧSiécle),都是有关南诏研究的重要著作。一九四七年美国罗克(JosephF.Rock)发表了他所著的《拿喜古国史》(TheAncientNa-KhiKingdomofSouthwestChina,1947)一书,虽所述限于云南丽江一带摩些族的历史.但很多地方都与南诏有关。日本学者也有关于南诏之作,以《东洋学报》上发表的铃木俊《论六诏地望》一文为最早。本文就南诏史上与民族、文化以及史料方面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意见。这些意见只是试探或假设的性质,不敢说就能阐明南诏史上的一些疑问。“旧学商量”,还

6、望治西南民族史的专家予以指教。二、南诏史上的民族问题: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问题都是很复杂的,例如民族堆积层次问题。就是一个。以云南为例,庄蹻开滇以前和以后,有那些种族在云南活跃过或生活过?他们之间先后的关系又是怎样?几十年来其说不一。关于民族堆积层次问题,可参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四分陶云逵《几个云南土族的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之估计》一文所附亚洲南部(中国西南部缅甸、暹逻、安南)民族堆积层次表。表中罗列R.H.Davies,HeineGeldern,C.C.LoWis及李济四家之说。又如汉唐

7、间云南著名的豪族爨姓,袁嘉穀《滇绎》卷二《爨世家》一篇,搜集汉唐间诸有关爨姓故实.极为详尽,可以参看。以及樊绰《蛮书》所提到的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又是些甚么种族?《蛮书》既然说“六诏并乌蛮”,何以又不算入东西二爨之内?《蛮书》卷三《六诏》篇,“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盖白岩城时傍及剑川矣罗识二诏之后。开元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和,亦八州之数也。”这一段文章的读法应该如上。有人读作“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那是不对的。“六诏并乌蛮”译为语体即“六诏都是乌蛮”。这些乌蛮、白蛮是土著呢?还是自他处迁徙来的呢?《华阳国志

8、》提到青羌,《蛮书》也有剑羌、大羌的名称,《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号为飞军,钱穀钞本及廖寅校刊本俱作军号飞□,兹依顾观光校。)《蛮书》卷四:“顺蛮本乌蛮种类,初与施蛮部落参居剑、共诸川。哶罗皮铎罗望既失邆川浪穹,退而逼夺剑、共,由是迁居铁桥已上,其地名剑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