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ID:13874557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4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_第1页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_第2页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_第3页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_第4页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历经1998年、2001年和2006年三次变革,学术界就准则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完全不同,国内债务重组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盈余管理,较少研究债务重组后公司绩效的变化,希望能够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一、引言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历经1998年、2001年和2006年三次变革,其核心是债务重组收

2、益的确认标准,计入利润还是计入资本公积。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内容可以说是基本上相同。而正是因为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招致强烈的批评,才进行了重大修改。那么,为什么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作出重大修改后,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中又基本恢复了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最先的原貌呢?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几次变化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进行全面综述。  二、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对于1998年

3、债务重组准则的研究大多发现准则实施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肖凌(2000)认为,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初衷是让债务人尽量少计收益,让债权人尽量少计损失。但是,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以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进行了盈余管理。程海燕(2001)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会计报表,把债务重组作为“扭亏为盈”的速效良药,很多公司赶在报表日前重组,仅2000年12月份一个月就有12家上市公司实施债务重组。岳彦芳(2001)的研究发现,在1999年和2000年

4、间,由于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导致了大量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通过债务重组随意进行盈余调节,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王跃堂(2000)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上市年限越久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就越差,这些公司越有可能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俞乔、杜滨(2002)研究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或者避免被特别处理(ST)或特别转让(PT)而利用债务重组来操纵利润的现象,发现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扭亏为盈,进而避免摘牌退市。颜敏等(2003)的研究发现,19

5、99年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了盈余管理,与未进行债务重组的控制样本公司相比,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大多资产负债率较高、上市年限较长、经营业绩也较差,大多数债务重组公司当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并且大部分债务重组公司为扭亏公司和被ST的公司,他们的一次性利得显著高于一般上市公司。刘文(2002)证明在1998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其债务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免摘牌和达到配股资格。  三、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

6、盈余管理  (一)准则变化对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大多数研究认为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邱晔等(2001)认为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将会促进上市公司的实质性债务重组,使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着眼于改善经营状况,而不是仅仅为了实现会计利润,让真实重组逐步取代报表重组,从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张翠波(2001)以美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当期利润,而是计入资本公积,这将有效

7、地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葛家澍(2003)认为,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利润,使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有效的抑制。夏冬林(2007)研究发现,2001年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提高了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质量。罗炜、王永和吴联生(2008)研究表明,在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的规范下,债务重组大多是实质性重组,重组后公司的业绩有实质性改善。谢德仁、樊鹏、卢婧(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1998年和199

8、9年,上市公司的增加利润之盈余管理动机与公司增加收益的债务重组概率显著正相关,说明有增加利润之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进行增加收益的债务重组;但在2000年,上市公司的增加利润之盈余管理动机与公司增加收益的债务重组概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这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对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作出了反应,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减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李心福(2007)认为债务重组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