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ID:13877158

大小: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_第1页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_第2页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_第3页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_第4页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间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2011年4月总第205期第4期学术交流Apr.,2011AcademicExchangeSerialNo.205No.4主体问性理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邓福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24)[摘要]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突破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窘和局限性,是对主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修正和超越.研究,探讨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

2、效性的迫切需要.[关键词]主体间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1)o4—0037—04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他们理想,信念的价值提升.然而,传统的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在现代思想教育中已经遇到了困窘和挑战,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是积极探究决定思想政治教

3、育实效性的内在机制和内在依据的主体间性理论,实现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这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迫切需要.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修正和超越近代哲学是主体性哲学,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起来的是"主体(教育者)一客体(受教育者)"模式,即"主一客"两级框架,是"自我"或单一主体性.在"主一客"框架中,主体具有自主性,主观性和自为性,特别强调主体的自我思维,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而客体则被看成是用来满

4、足主体价值需要的价值对象,是服从主体的无意识,被改造,被意象化的世界,是主体的"镜像"和一种衬托,是为主体而存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单向性的影响活动,对其进行改造,控制和驾驭,教育者是唯一的主体,进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客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践证明,其结果只能是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衣俊卿教授认为,过去的理论聚焦点主要是以主客体关系为基本结构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以主体间性为基本结构的交往活动则被相对忽视.这种理论导向不利于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的生成和健全的社会关系

5、的建构.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的哲学,构建的是"主体(教育者)一客体(人类社会)——主体(受教育者)"的模式,即"主一客一主"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主体与主体间的客体是被劳动实践人化了的客体,是通过劳动实践所创造的人化自然,即劳动产品.它作为商品纳入人与人社会交往实践的过程中,成为[收稿日期]2011—03—10[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邓福庆(1955一),男,黑龙江宝清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心理学研究.?37?人与人社会交往实践的客体.这个

6、客体是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在实践基础上相统一的为人而去存在的客体,它具有"唯我"的属性,由它作为联系纽带使商品市场经济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了主体际关系.这个客体使每个人都成为了利益主体,它既要为别人生产,也要为自己生产.首先为别人生产才能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个客体使每个人都要投入社会交往实践活动,这个交往是世界历史性的交往活动,交往客体(商品)就是交换与他人的劳动活动,占有客体(商品)就是占有人类整体的智慧和能力.所以,由于这一客体的联结作用,使每个人都成为了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使每个人都以它为客体或联结纽带形成了主体际关系.在思想政治教

7、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交往实践的关系,是一种主体(教育者)~客体(被符号化了的对象性人类世界)一主体(受教育者)的模式.这里的中介客体是指社会环境,不是"主一客"框架中的客体人.这个中介客体向多极主体开放,与多极主体同时构成"主一客"关系.形成了"主一客","主一主"两重框架.它超越了"主一客"框架单一主体的缺陷,而将主体际关系引入其中,是对"主一客"框架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从这个框架上来看,它用多极化主体取代单一主体性和在交往中强调互相承认主体资格与平等及主体间交往中插人中介客体都是对传统"主一客"框架的现代超越.

8、主体问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现代修正,是重新确立和超越,即由单极主体性走向交互主体性.没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