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

ID:13881869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_第1页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_第2页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_第3页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_第4页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  [摘要]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经验    汶川大地震使灾区校舍及教育设施被严重损毁,常规的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广大师生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教育生

2、态系统在整体上陷入瘫痪状态,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拟从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中挖掘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的思想资源。    一、台湾:大灾之后的创造性重建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中部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使全台湾1546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分布在乡下的293所学校严重受损,需要完全重建。利用这次学校重建机会,台湾掀起了“新校园运动”,并使其成为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核心。经过两年努力,该运动创造出了40所各具特色的新校园,并推动了全台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一)高效的政府组织和广泛的民间参与  震后第四天,台湾当局依宪法增修条文规定颁布了紧急

3、命令,以便于紧急救灾措施能够突破原有法律的限制。震后第六天,行政院又成立了指挥重建的权威机构——“921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1]该机构是一个从中央、县(市)到乡(镇)垂直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在水平上又细分出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所有负责人的联络方式都按照整体结构图清楚地列出,从而保证各组织之间、各负责人之间、媒体、民众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络渠道畅通。  在政府机构高效运转的同时,台湾民间团体和个人在学校重建工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仅台湾慈善基金会一家民间机构就以认养的方式重新建造了55所完全倒塌的学校。  (二)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校园运动”  针对较长

4、期的学校重建,台湾当局号召建筑师积极投入校园设计,鼓励校方和社区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校园空间。这就是台湾的“新校园运动”[2]。  “新校园运动”力求改变过去一元化的“填鸭式”教育体系,在校园设计上尝试将人本教育、开放教育、小班教学、终身学习、绿色学校等精神贯彻进去。为了实现这些高远的理想,台湾教育部制定了“新校园运动”5的八大原则:第一,确保安全、健康以及舒适的无障碍环境;第二,落实高效能、弹性化且符合机能的教学环境;第三,硬件可供作社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第四,依据校园整体规划,推动校园重建工作;第五,成立校园规划重建小组,落实开放公众参与;第六,建

5、立校园与学区、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模式;第七,确保校园重建期间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品质;第八,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校园环境。  在运行机制上,“新校园运动”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引入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在建立广泛的民众参与机制的同时,台湾成立了“校园重建工作小组”,并在震后一个月后引入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其宗旨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多重组织的协同工作。第二,公开选拔优秀建筑师。针对过去在学校建筑设计方面缺乏整体规划理念、设计费低、规划设计时间仓促、行政手续繁琐、优秀的设计师不愿参与而使设计品质低劣等通病,台湾教育部特地给建筑师们发出公开邀请信,通过建筑提案竞赛来公开选拔建筑师,并赋予中选建筑师以合理的设计费

6、和充足的规划设计时间。第三,采用“最有利标”取代“最低标”招标方式。台湾教育部在其代办的学校施工招标中打破先例,由震前通行的“最低标”招标方式(即施工公司报价越低越容易中标)改为“最有利标”方式,由专家评委会来甄选业绩、能力、信誉等各方面皆佳的施工单位,以确保学校建筑的施工质量。  在震后的四年中,“新校园运动”不仅在震灾区制造出一批优良的教育设施,也催生出富于朝气的新文化:校园的空间和活动开始与当地社区的空间和活动紧密地融合起来,校园成了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桥梁以及地方景观中的新地标。    二、美国:大灾之后的大幸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这场位列美国十大自然灾难

7、的飓风,几乎将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教育全部摧毁,众多学校面目全非。但是,飓风在给这座城市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的教育改革点燃了希望之火。在灾后不到3年时间,新奥尔良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实验场之一,教育质量超过了灾前。  (一)统筹全社会力量的参与  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新奥尔良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遇难1836人,11万套住房被毁,整个城市的教育系统全部瘫痪。飓风之后,美国联邦紧急救援署(FEM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