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ID:13902441

大小:9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4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1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2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3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4页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7章品德的发展与培养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理想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掌握品德的心理结构。3.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4.借助案例和师生互动是学生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要求,学会正确分析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并能正确对待。课程导入:以案例和图片导入,以PPT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三月学雷锋,中国最美的三个女人等),让学生评价我们经常碰到的形形色色的道德现象,理解道德无处

2、不在,无时不在,要养成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而这又必须要掌握品德的有关知识。第一节品德的结构与发展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图片内容,谈谈自己对品德与道德的认识?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二者观念性的认识: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即道德的个体化,其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和个别性。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既有阶级性也有社会共同性。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区别道

3、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1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只是道德的一部分。二者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物质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而制定了共同遵守的道德行

4、为规范,正是这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道德以力量。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需要(归属、交往与尊重的需要)促使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展与完善自我品德。品德与道德表现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品行具有调节和支配作用。2.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

5、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个体品德不能脱离一定的道德环境和规范,心理学对个体品德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社会道德的内容,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1.品德的心理

6、因素论13“四因素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三个阶段。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品德的外显成分,是实现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2.品德的心理结构说•由林崇德(1989)提出

7、:三个子系统:•1.深层心理结构(道德动机:利他动机Vs利己动机)和表层心理结构(道德行为方式)•2.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系统(知情意行)•3.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关系•3.品德的功能结构说•章志光(1990)提出: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重点)(一)遗传素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遗传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遗传素质既给品德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又给品德发展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使人虽不大可能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品德,但容易发展与遗传素质相适应的某些品德。

8、例如:智力对品德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聪明的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的得分都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而且也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但是,遗传素质不是品德本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