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ID:1390265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_第1页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_第2页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_第3页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的核心是智力,发展思维也就是发展智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尤其是经典名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其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总是与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的,作为语文教师,应通过这样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在议论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一、引导学生将言语现象归纳为语言规则  “言语”现象,是指作者在文章写作中为表达思维所连缀的各级语言单位,尽管它们变化无穷,但总有规律可循。在教学中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些相类似的言语现象中,寻找出它们各自的规律。  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第一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恩格斯描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不直说“逝世”,而是写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睡着了”。类似的言语现象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也有出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中死在风雪里,有人告诉鲁四爷说“祥林嫂老了”,像这样的言语现象,有共同的本质特点,即以文雅的言语代不吉祥的言语,修辞学家创造了一个术语叫“讳饰”。这样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型的言语现象中寻找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探讨出语言规律,不仅能使学生

3、从感性到理性上加深对言语现象的认识,还可以发现一些前人所未曾发现的语言规律,从而推动语言学说向前发展。  二、引导学生思维从顺、逆两个方向转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静止的观点,必然使人的思维变得僵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带来的损失是这样表述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可先从顺向思维的角度设问:“马克思的逝世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损失?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让学生联系全文,从革命

4、实践与革命理论两个方面回答。然后再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设问:“马克思在没有逝世前,已经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呢?这个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学生通过思索,认识到这个句子概述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就是扣住它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三、引导学生的思考由粗浅向纵深发展  观念形态的思维,只有通过具有物质外壳的语言才能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思维的深度只有通过有分量的语言形式才能展示出来。在议论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表层深入领会其思维的深层内涵。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5、》中第三自然段中的“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一句中“纷繁芜杂”一词,其本义是指多而杂乱的草,这是不难理解的;但具体到此句中,包含的内容更多。在马克思以前,有不少唯心主义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神学家,他们以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理论来解释世界,掩盖着世界最基本的事实: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从词语的本义理解其深刻的比喻意义,才能由衷赞叹马克思理论的博大精深。  有的词句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分析,从而领悟作者思维的缜密程度。如马克思对待科学理论的发现,由“衷心喜悦”到“喜悦非同寻常”,其深层次的原因,要引

6、导学生深入探讨,方能悟其真谛,才能从文中前后的逻辑联系中接受思维训练。  这篇经典悼词的第三自然段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在掌握其基本内容之后,还有必要从形式上进行句法分析,整段文字只是一个复杂单句,其宾语有两次复指,后一次复指,即冒号以后的部分是一个三层复句。我们只有对它进行复句层次切分,才能准确而深入地把握文段的思想内容。以“所以”为标志,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前一分句以“然后”为标志,构成条件关系。后一分句是以“因而”为标志的因果复句,“因而”前面的部分又是由条件复句构成;“因而”后面的部分是以此推出的结论,以“而不是”为标志构成并列关系。其层次分析

7、如下: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8、

9、(条件)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10、(因果)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了基础,

11、

12、

13、(条件)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4、

15、(因果)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16、

17、

18、(并列)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这段话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者对理论的阐述层层深入,通俗易懂,逻辑十分严密,有极强的说服力。  总之,在话题作文泛化导致中学生文体意识

19、逐渐丧失之际,加强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无疑是挽救时弊的正确选择。对一篇议论文,首先是通过阅读,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然后是弄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