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ID:13925327

大小:95.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肖金岑 赵修文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支持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1SA002);西华大学企业管理省级重点科学项目(SZD0801-09-01);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ZW1121506)。摘要:研究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三者的关系,采用比较成熟的量表,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涉及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组织,运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忠诚度无统计学意义,组织支持感不能直接影响员工忠诚

2、度;组织支持感与心理契约呈正相关关系;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对这些看似离奇,实则合情合理的结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待形成一种总看法,这种总体看法就是组织支持感,同时开发了组织支持感量表(SPOS),其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对组织支持感影响因素的研究。George & Brief(1992)的研究发现,POS可以使员工产生某些组织公民行为。Coyle-Shapiro,Kessler & Tekleab(2002)等人将POS作为实现心理契约的前因变量或者结果变量。国内学者大都集中

3、在对组织支持感的结果的研究,吴继红(2006)认为,员工的POS对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关键词: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实证研究影响。结构方程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2.员工忠诚度目前相关文献中没有关于员工忠诚度的统一定义。关于员工忠诚度的测量,目前也没有一套具有权威性的、完整的指标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表明,员工只有获得组织的支持,才会按照组织的标准为顾客服务。组织支持感就是员工能够感觉到的组织对其支持程度的一种期望,它能够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使员工产生对组织的责任感和感情承诺。员工与组织

4、的相互关系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的规定,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相互期望,它们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内容。英国心理学家Guest D.E(1998)认为,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雇用关系改变过程中,心理契约是最敏感、最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组织中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不同的雇佣关系,如何不断提高不同类型人才的忠诚度越来越成为管理者经常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员工忠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不协调,心理契约的不平衡是造成当今企业员工忠诚度缺失的主要原因。高忠诚度的员工在工作中更能表现出想法、直觉和灵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具有

5、较高忠诚度的员工。二、研究现状1.组织支持感Eisenberger(1986)提出组织支持感(POS),认为员工会对组织是否看重他们的贡献,并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对P.30描述。国外的研究主线主要是围绕组织承诺和员工公民行为。Meyer & Allen(1997)将员工忠诚度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留在该组织的决定”。国内的研究既有理论上的研究,也有实证的研究。理论研究最具特点的是将员工忠诚度看作员工对企业具有深厚感情,愿意与企业同甘共苦。李志等人(2005)指出高忠诚度的员工表现为六个方面,即品德高尚、

6、关爱企业、爱岗敬业、创新进取、奉献企业、维护企业利益。3.心理契约Argyris(1960)在《理解组织行为》中最早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将其描述为一个工厂中雇员和工头之间的关系,随后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学派,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对概念的界定不同和对主体的认识不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在概念界定方面,曹威麟(2007)等人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当事双方不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进行意思表达,而是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在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期望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隐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应用研究方

7、面,心理契约被认为是吸引、激励、保留人才的一种竞争工具。王文彬、李辉(2013)还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分析了员工社会责任与反生产行为(CWB)之间的关系,并证实心理契约为中介作用。属性类别数量比例(%)属性类别数量比例(%)性别男14263.7婚姻状况已婚8839.5女8136.3未婚13560.5年龄22 岁以下(含 22岁)209.0教育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83.622-2715368.6大专8739.027-454319.3大学本科10346.345-6073.1硕士198.5工作年限3 年以下(含 3 年)7734.5博士62.63-5 年60

8、26.9组织性质政府单位219.45-18 年5725.6事业单位7433.218-33 年2511.2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