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ID:13957110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5

《拿来主义》(教案)_第1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2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3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4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泰州三中高一(9)2012年春学期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重点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教学方法】读析、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将1918年到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结集为《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世界现代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

3、一。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杂文泰州三中高一(9)2012年春学期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

4、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

5、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参见《新新学案》)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杂文的特点

6、:迅速及时、生动形象、寓理深刻、篇幅短小、写法灵活、诙谐幽默三、检查预习(参见《新新学案》)四、读析文本(一)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拿来主义1.分析“闭关主义” 泰州三中高一(9)2012年春学期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明确:有

7、。“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尼采:自诩是太阳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

8、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