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ID:23645114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拿来主义教案 _第1页
拿来主义教案 _第2页
拿来主义教案 _第3页
拿来主义教案 _第4页
拿来主义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鲁迅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阅读议论性文章的基本方法,先从总体上抓住中心和要点,理清作者思路,再从中归纳要点,选择那些重点、难点或关键处作深入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拿来主义教案。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论证艺术。3、本文的语言形象、含蓄、幽默、犀利,具有辛辣的讽刺力量,引导学生理解它丰富的内容和深层含义。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设想:努力营造民主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著名作家冯骥才访问法国,一位法国记者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

2、,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知道冯骥才是怎么回答的吗?……他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机智幽默的回答,当时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鲁迅先生早在1934年的时候就提出的“拿来主义”(板书)。二、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让学生说说阅读时遇到的疑问。2、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这篇文章“难读懂”,的确,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懂,不是说“中学生有三怕”嘛: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所以刚才同学们

3、提出了这么多疑问,是正常现象,而且我觉得问题越多也能说明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认真。不过,听下来,觉得可以把大家的阅读疑惑归纳为这样几方面:(1)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在写“拿来主义”之前用那么多笔墨写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3)如何理解8、9两小节?(大房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等如何理解)(4)本文的语言,特别是某些用词。3、也就是说,大家对于这篇文章的观点、论证观点的思路、论证观点的方法以及论证时所用的语言等都有疑惑。《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学习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就得把握它的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以及

4、论证语言。所以啊,你们的疑点,正是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这些疑点解决了,学习重点也就掌握了。下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些问题作点探讨。三、探讨课文(一)探讨本文的观点1、过渡:本文题为“拿来主义”,请问“拿来主义”等同于“拿来”吗?如果等同,为什么题目不是“拿来”?明确:不等同。“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个义项: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据此说来,“拿来主义”就是鲁迅先生对“拿来”所持的主张。2、大家想想看,文中的哪个句子,能够体现他关于“拿来”的主张的。3、如何理解“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明确:在“拿

5、来”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独立思考,要有主见;要分辨清楚东西的优劣好坏,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有价值的东西。4、顺便问一下,鲁迅说的“拿来主义”,究竟要拿来什么?何以见得?明确:外国文化遗产。从课文1~6中可以看出,因为这几节中鲁迅一直在说中国,或者说“我们”在对待外国的时候,先是“闭关主义”,然后是“送去主义”,而后又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被“送来”的吓怕了,面对这样一种现状,鲁迅说“‘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并且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有同学可能参看了《赢在课堂》,会认为作者是针对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那就告诉学生要“拿来主义”,孟子

6、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运用我们手头的各种学习辅导资料的时候,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插入“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更加肆无忌惮地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实行残酷的、疯狂的反革命“围剿”,教案《拿来主义教案》(.

7、.)。为了强化法西斯的思想统治,蒋介石还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妄图用封建伦理道德来抵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在左翼文化界,曾于1934年前后,展开过关于民族形式、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由于当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人指责采用和改造旧形式是“机会主义”,是“类乎投降”。在对待外

8、国文化上,也有人采取一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