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

ID:13962295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_第1页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_第2页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_第3页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_第4页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管行为视角下的股权激励研究述评  【摘要】关于高管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行为理论,研究股权激励与高管行为的关系。文章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并探索高管股权激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高管行为;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会计舞弊  一、引言  为有效解决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应运而生。一般认为,股权激励能够促使高管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然而事实证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使高管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业绩,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

2、效果,使高管产生一些损害公司利益的自利行为。例如,股权激励可能会促使高管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不当的盈余管理,诱导高管的会计舞弊行为,以及引发高管进行股价操纵等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的研究多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主要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试图通过考察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来衡量高管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问题。事实上,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首先会对高管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绩,而众多研究几乎没有重视这一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管股权激励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大多数文献只局限于研究高管的某一种不当行为。本文试图对股权激励

3、与高管行为关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并探寻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股权激励研究  盈余管理既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也是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所持观点不一,主要观点如下:Efendietal.(2007)的研究表明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会诱发高管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Harris&Bromiley(2007)和Peng(2008)的研究发现,高管持有较多股票期权的公司,发生盈余重述的概率相对也较高,即高管的期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动机之间是正相关的,期权报酬越多

4、,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我国学者肖淑芳等(2009)也认为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较易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对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加强监管。张海平和吕长江(2011)、南晓莉等(2013)的研究也均表明高管会通过盈余管理来为自己谋利。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高管持股对克服其短视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盈余管理,从而促进公司长期价值的提高。Hanlonetal.(2003)认为高管持股对克服其短视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盈余管理,从而促进公司长期价值的提高。苏冬蔚和林大庞(2010)、黄文伴和李延喜

5、(2011)均认为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然而,Christian&Laux(2009)认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林大庞和苏冬蔚(2011)的研究也表明高管盈余管理动机强烈与否,与控股公司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有关。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得出了较为相似的结论。国外学者较早地关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由于研究角度以及所选样本、变量等的差异,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此外,所研究样本公司采用了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而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股票期权这种股权激励模式来研究的,这也可能是导致研

6、究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国内研究支持两者正相关观点的文献居多,但样本选择存在很大的差异,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且基本没有考虑内生性问题。事实上,公司高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如发放股票股利、选择性披露信息等。高管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否具有一定的偏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盈余管理的方式,也要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整体来考察。  三、基于会计舞弊视角的股权激励研究  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高管会计舞弊行为关系的观点可大致概括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者之间并无相

7、关关系。持正相关观点的学者们认为,高管持股数多将使得高管与控制性股东共谋的概率变大,高管持股比例越大,其越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股权激励易导致高管财务欺诈行为。Johnsonetal.(2008)、David&Rudy(2011)等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在促进高管努力的同时也会诱导其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特别是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股权激励。与以上观点相反,Merleetal.(2006)则认为股权激励与财务欺诈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Armstrong等(2009)讨论了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