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

ID:13963294

大小:595.50 KB

页数:142页

时间:2018-07-25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_第1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_第2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_第3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_第4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宗历代祖师生平及其净土思想  目录1、慧远大师2、善导大师3、承远大师4、法照大师5、少康大师6、永明大师7、省常大师8、莲池大师9、藕益大师10、截流大师11、省庵大师12、彻悟大师13、印光大师  慧远大师生平与思想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一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大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听后,远公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

2、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纵观大师一生的德业,可概述为四。(1)弘护佛法,尊严僧格。   远公大师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住”,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意为:使佛道流布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于此可见远公的根器了。远公二十四岁时,便开始讲经说法,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远公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由于这种讲经的善巧方便,道安大师便特许远公阅读外道典籍。远公著述宏富,相传鸠摩罗什大师读到远公所著《法性论》,大加赞叹云

3、:“边国人未有经,使暗与理会,岂不妙哉!”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皈投到远公座下。东晋太无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远公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罗浮山,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时有远公的道友慧永,对刺史桓伊说:“远公刚刚开始弘法,就有很多的徒众来亲近他,将来一定有更多的学者来追随他,如没有一个比较大的道场,那怎么行?”桓伊听了这话,发心建造东林寺。远公自此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著书立说,晚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由于远公的德望

4、,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中外僧俗,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遥与北方长安消遥园,平分天下。   远公作为一代佛教领袖,十分注重僧格的尊严,针对“沙门抗礼万乘”的说法,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阐述僧人不礼拜帝王的道理,高标出家修道的胸襟,云:“出家者,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   夫然者,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广开人天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王之

5、恭而不失其敬也。”远公于此推重出家的志向,赞叹修道的功德,无非欲令世人具敬僧之心,亦令僧人自尊自强。由此,远公严正声称:“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可谓掷地有声,凛然刚骨,力争僧格的尊严与独立。迫使篡位的桓玄,下诏书确立僧人不礼敬帝王的条制,自此便成为中国的规约。   远公志逾丹石,不畏权势,不求利禄,惟道是从,保持着崇高的僧格形象。试以二例为证。其一,晋安帝自江陵回京师,辅国何无忌曾劝远公在江干候迎,远公称疾不行,安帝不特不以此为忤,反而来信安慰远公,谓“知所患未佳,甚情耿……法师既养素山林,又

6、所患未痊,邈无复因,增其叹恨!”其二,桓玄征伐殷仲堪,行军经过庐山,要远公出虎溪一见,远公亦称疾不堪以行,绝不破例出虎溪去见宾客,桓玄只得自己入山。起初桓玄傲气十足,不肯向远公敬礼,哪知一见远公的严肃神韵,不觉自然而然地致敬起来。桓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公答云:立身行道。桓玄称善。本拟提出许多问题来诘难的,一与远公接谈,不敢复言。桓玄下山后对左右随从说:像远公这样的人,实是我生平所未见过的,的确是个高僧大德!其后桓玄沙汰僧众,特对他的僚属说:“沙门有能伸述经诰,畅说义理,或禁行修整者,始可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悉当罢黜。唯

7、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远公为此致书桓玄,广立沙汰僧人的条制,桓玄悉皆遵从。由此可见远公感化人之深。(2)道隆德盛,威神莫测。   远公一生德业隆盛,声誉环字。许多外国僧人都说中国有大乘高僧,经常焚香礼拜,钦仰庐山。远公本迹,吾人难以测度,然其威神妙用之事相,亦足以感发人心。   远公率众初抵庐山时,住在离水源较远的龙泉精舍,尔时,远公以锡杖轻击泉池云:“若我与此地有缘,此池便当涌现泉水。”说后,地下泉水汩汩涌出。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寺使命名为龙泉寺。   建造东林寺之初,木材供不应求,远公为此发愁,夜梦山神禀告:“此山足可栖神

8、,愿毋他往。”说着,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殿前池塘中,涌出许多珍贵的木材。刺史桓伊大为惊讶,更加相信远公是神僧,号召百姓出工出力,建寺速度加快。因将大雄宝殿称作“神运殿”。   陶侃在广州作刺史时,一渔人见海中有神光,撒网到放光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