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

ID:13985356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_第1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_第2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_第3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_第4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_第5页
资源描述:

《勋伯格《钢琴组曲》op.的序列手法 运用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 b...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的序列手法      运用12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勋伯格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首创的。这一创举不仅使十二音作曲技术成为本世纪的重大的音乐成就之一,而且作曲家本人也进入了新的创作阶段。   作为一个作曲家来说,勋伯格是一个勇敢的革新者。在他早年的一些作品中,他就曾突破常规调性和传统和声的束缚,显露出新的音乐风格特点。如他在《室内交响乐》、第二号《弦乐四重奏》这两首吐露着晚期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中,就大胆运用过一些很复杂的和弦,体现了排除调性的倾向。勋伯格认为“传统和声的基本用法,都是根据根音进行制定出的

2、理论性法则,这种惯例……成为作曲家的习惯构思方法,并相信这一观念极端正确……当要用新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改革的欲望逐渐在每一个作曲家的心中升起,它们仍然会象在“梦中”相见一般。”(《二十世纪的对位法——学生指南》)(英)汉弗莱·赛阿尔。冷津译)基于如上观点,勋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调性原则,探索新的作曲方法,最后终于创立出12音体系。  勋伯格的作品OP.11《三首钢琴小曲》(1909)标志他作曲风格的根本改变。虽然这部作品中还残留一些调性的因素,但是在写作原则上已经否定了调性的统治地位。在此之后相继创作的作品,如《五首管弦乐曲》(1

3、909)《期望》(1909)《六首钢琴小曲》(1911)《月迷彼罗》(1912)等作品,则是在完全排斥了调性、自由运用十二个半音基础上写成的。这些作品表现出勋伯格“无调性”音乐的初期风格。(勋伯格本人并不喜欢“无调性一词”,在他尚未报道十二音方法之前,不得已而使用,其意思是指无视和否定调性。)这些作品中虽然完全否定了调性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创造出新的能够代替调性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未能很好地组织和利用十二音来做为音乐的组织形式。因此,如何将十二个半音组织为规范化的方法便成为勋伯格思考的主要问题。1923年他发现,十二个半音可以按

4、一定形式组织起来,并以此做为乐曲的结构方法──十二音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用于作品23、24中。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作品23只是部分地运用了12音技术的实用性,他又相继写成了作品25《钢琴组曲》(1923)和作品26《木管五重奏》(1924)两部较大型作品。其中前者运用的是套曲形式的第一种类型,即建立在组曲的发展原则上的套曲形式;后者运用的是套曲形式的第二种类型,即以奏鸣交响性的发展原则为基础的套曲形式。这两部作品的完成,标志着十二音技术的成熟并形成作曲体系。其中钢琴组曲》曾被有的理论家誉为“最高的技巧典范”,更具有代

5、表性,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也仅就这部作品来展开。   (一)序列的结构特点   十二音序列也就是十二音音列,是作曲者在创作之前按一定构思精心设计出来的。它为整个作品的发展提供了绝对的保证。《钢琴组曲》的序列划分为三个部分,称之音组。其第一音组是由小二度、大二度和三全音音程构成的;第二音组是由小三度、纯四度和减五度构成;第三音组是由小二度、小三度和小二度构成。 (例1)   从例(1)中看到第一音组具有二度级进和三全音跳进的对比特点。这个由小二、大二、三全音构成的进行,体现出音程进行上不稳定性增强的趋势,对整个序列的形式甚至整个

6、作品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二音组是第一音组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音程的扩展上。第一组的小二度、大二度,分别扩展为小三和纯四度音程,保留下来的三全音移高了小二度,由于小二度的内在倾向力而使这两组三全音增加了联系。从音程上看,这个音组有了较大发展,但依然体现了由小音程向较大音程进行这种不稳定性逐步加强的趋势。第三组音不再保留三全音音程,而将第一组用过的上行小二度和第二组用过的下行小三度音程加以综合,具有逐渐稳定和结束的作用。这三个音组由于音程处理上的不同而使这个序列具有“呈示”发展”“平息”的三个阶段。 例(2)  

7、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出,序列的开始音“E”,结尾音“攩b攪B”也是三全音关系。如果把第一、二组的三全音和这个由“E”、“攩b攪B构成的三全音—排列起来,其关系非常有趣:它们的音程关系正好同第一音组的前三个音相同。  例3  可以断定,第一音组呈示出的二度级进和三全音跳进的两种音程,在整个序列中不仅具有对比的特点,而且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可以从序列中音程关系的布局上看出,而且还暗含在这三个三全音音程之间的关系上。值得说明的是,在整部作品中三全音的特点非常突出,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它决定了作曲家勋伯格在序列运用

8、上的特殊选择。我们知道,每个十二音序列都可由四个基本形态,即原型“P”(或“O”),倒影“I”,逆行“R”,倒影逆行“RI”,各在十二个半音的任何高度上移位出现,来构成48种变型序列。   例4    b,将上述序列在12个半音上移位,以数字1、2、3……为高度标记。      P、(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