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

ID:16324745

大小:840.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_第1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_第2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_第3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_第4页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勋伯格《钢琴组曲》op之间奏曲音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THENEWVOICEOFⅥ甩一FU(neAcademicPeriodicalofSh舶y锄gConservatoryofMusic)勋伯格《钢琴组曲Ⅸop.25)之“问奏曲"音乐分析郝梦【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勋伯格《钢琴组曲》(叩.25)之。间奏曲”的曲式结构、序列形态、隐藏调性、序列进程、比例结构及现代节奏与节拍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该作品作为经典序列音乐作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关键词】三部性/序列形态/隐藏的调性,序列进程/比例结构/节拍与节奏【内容类别词】作曲技术理论引言中2

2、、3首为例对序列内涵、隐调性、节奏形态、动机等方面进阿诺尔德·勋伯格Ⅲ(1874~1951)的音乐创作可分为四行了音乐分析;唐建平也在《勋伯格<钢琴组曲>叩.25的序列个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08年是调性作品时期;1908一1909手法》中对此组曲的序列手法做过分析。本文却主要选取套年是“无调性”时期,也许勋伯格觉得这个术语比较“冒失”,于曲中较少被关注的“间奏曲”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并揭示此曲是选择了“泛调性”这一概念。192肛1936年是他创作的第三中所暗藏的序列手法和传统手法。主要从曲式、序列形态、隐个时期,第四个时期开始于20世

3、纪30年代,风格有所转变,藏的调性、序列进程、比例结构、现代节拍与节奏等方面,对该时常回归到调性作曲。勋伯格最重要的成就是他首创的十二“间奏曲”进行音乐分析。音作曲体系,并于1923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十二音处一、三部性原则女作《钢琴组曲》作品25号。《钢琴组曲》(op.25)在表征上类似巴洛克时期的舞蹈组由于这部作品堪称经典,很多学者对它都有不同方面或曲,包括六个乐章:序曲、加沃特舞曲、风笛舞曲、间奏曲、小步多或少的分析与研究。比如郑英烈的《序列音乐写作基础》中舞曲、吉格舞曲。前三个乐章分别是单i部曲式:小步舞曲是的作品分析部分对

4、勋伯格这部钢琴组曲,尤其是“序曲”中一复i部曲式;吉格舞曲是奏鸣曲式;间奏曲是变奏曲式,明显些有代表性的序列用法做了简要分析:彭志敏的《新音乐作品地体现出三部性原则。因此,整部作品基本是按三部性原则分析教程》中对此组曲的序列结构及其变形选择、陈述方式、构架的,而且组曲在宏观上的速度也是按“快慢快”三部性原一些具体写法中的“违例”现象和“特色”处理进行了相关研则组成的,间奏曲是其中唯一一首慢乐章乐曲,同时也是六首究;谢福源也曾在《四组序列的配套性原则一析勋伯格<钢琴中最具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一首。而“间奏曲”这一体组曲>(op.25

5、)之吉格舞曲》中对此组曲中的吉格舞曲做过序裁又恰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间奏曲”曲式结构列结构和用法上的分析:赵晓生亦曾在《浪漫·自由·组织:图示见图l。一个创造者的不安灵魂一析勋伯格钢琴小品》中主要以此曲图lExp.D.G.Rep.厂———_]厂———————]厂——————]T-.4+Vb+VkI,+V五M+V去瑚+V曼,,+Coda一3¨5。’31.37纂[萎嘉臻对位+{蒜+隆昙>+曩亲“萎翥+[翟作者简介:郝梦(1983~)女,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2006级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和声学方向研究生.万方数据郝梦:勋伯格<(钢琴组曲

6、》(删之4间奏曲”音乐分析65主题和变奏1、变奏2具有呈示部性质,节奏织体上保持逸舒适的气氛,也达到了“间奏曲”的目的。一致,都是右手高音声部伴奏织体和左手复调织体的对位结二、隐藏的调性合。变奏3、变奏4具有展开部的性质,主要是四部和声织体。l、序列形态其中变奏3中的20一24小节,将主题左右手织体互换,变奏本曲由序列原型、倒影、逆行、倒影逆行的四种形态及它5恢复到主题的织体形式。尾声又颠倒主题织体形式。整个们各自的三全音移位共八种形态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八种形组曲的织体形式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舒伯特小夜曲和勃拉姆斯态见例l。的钢琴伴奏织体形

7、式相近,摇曳的和弦织体作伴奏,烘托出安例1.序列原型中12个音,可以4个音为单位,分为3个音组,共出现了三次,说明啊和G这两个持续音是全曲核心音。而l到4号音为动机l,由小二度、大二度、三全音构成,9到12bD和G又可看成是c小调的变五音属三和弦(G—B.。D),同时号音为动机2是巴赫动机的逆行。这也可看出勋伯格对传统也暗示着全曲调中心为c,隐藏调性为c小调,。D即为c小调的继承和发展。全曲动机有序陈述也体现了音乐的贯穿和统的降二级。一o这也应证了《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话:“一尺之捶,日2.隐藏的调性取其半,万世不竭。”虽然这个辩证论

8、主要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虽然勋伯格成功的打破了统治了音乐三百年来的结构力的极限思想: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有限之中有无限。但和勋伯量之一——“调性”,建立起无调性条件下的新秩序。但音乐格的这首间奏曲所体现的新调性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