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

ID:13988068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1页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2页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3页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烟草转基因研究进展二师兄摘要:在深入分析烟草育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工程在烟草转基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在分析了基因工程在烟草遗传育种中应用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烟草转基因综述烟草品种是中式卷烟烟叶原料和卷烟品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中式卷烟烟叶原料和卷烟产品的品质稳定与提高从中国烟草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每次烟叶生产大变革都是从品种开始近年来.中式卷烟对多样化烟叶原料的需求和特色优质烟叶原料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烤烟品种在中式卷烟中的基础地位.现代烟草农业和集约化烟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更要求品种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多抗性。加之烟叶原料趋于同质化的今天.

2、特色烤烟品种的培育及主栽品种的种植结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烟草育种研究现状1.1品种资源现状烟草引入我国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广泛分布.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经历了数百年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有意识选择.已定向发展成一个较为丰富的资源库.也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烟草基因库这类资源无论是直接开发利用方面.还是作为一种生物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方面,都对本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烟草品种资源考察与收集方面.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工作.共收集烟草品种资源3000多份。2O世纪70年代末至今.又在湖北神农架等7个重点地区进行了烟草品种资

3、源的补充征集.并从国外引进一批使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种质我国现已编目保存的烟草种质资源4042份,是世界烟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量最多的国家。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包含了烟草属66个种中的37个种.一级库核心种质859份.二级库核心种质446份.为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在种质资源的田间观察、抗性鉴定、烟叶化验分析及质量评价方面,已经对大部分种质的农艺性状、植物学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了一批优质的品种已完成了种质资源的原烟外观质量评价840多份.烟叶化学成分分析l700多份.原烟香吃味评吸900多份.并筛选出大自筋599等一批香吃味好、利用价值高的种质同时.还完成了种质资源

4、的烟草黑胫病等抗性鉴定6000多份,筛选出抗病种质400多份;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的抗性鉴定2000多份.筛选出抗病种质100多份:烟草害虫的抗性鉴定700多份.并筛选出一批抗蚜虫的烟草种质。1.2品种现状2O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烟草品种选育工作就已经开始.先后选育出了红花大金元,云烟87、85、202和中烟98等烤烟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还储备了CF、964、云烟203等一批优质抗病烤烟后备品系并且从津巴布韦引进KRK26.从美国引进NC297等品种近年来,国内育成烤烟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已从26%(1999年)上升到5O%(2002年)和68%(2006年)。近5年来,

5、云烟85、云烟87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40%以上“十五”期间育成的中烟100、云烟201、云烟202、云烟203等烤烟新品种推广面积也较大白肋烟品种的选育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鄂烟1号等6个白肋烟品种已通过全国审定.并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国白肋烟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2转基因育种在烟草上的研究进展2.1抗低温逆境分子育种烟草原产于亚热带,因此低温对烟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都有不利的影响。植物的抗寒性与膜稳定相关基因、抗氧化酶基因、抗冻蛋白基因、低温信号转录因子和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基因有关。目前植物、昆虫、动物已克隆了许多抗寒基因,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有关抗寒基因转入

6、其它植物中,有望提高它们的抗寒性。王艳等【1】将克隆的准噶尔小胸鳖甲抗冻蛋白基因MPAFP149,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入烟草基因组中,对Tn代转基因烟草以一1oC处理48h,转基因烟草的相对电导率和表型;明显优于野生型烟草。室温恢复试验验证,转基因烟草可存活并恢复生长,而野生型烟草受到了不可逆的低温冻害,说明转基因烟草的抗寒能力明显提高。赵LN等【2】将水稻基OsSPX1基因分别转入烟草和拟南芥,组成型表达该基因使转基因烟草比野生型更耐寒,种子成活率更高,细胞电渗透率下降;转该基因拟南芥也同样提高了抗寒性,这些研究证明该基因是一个抗寒基因。2.2抗干旱逆境分子育种干旱可以造成

7、植物细胞严重失水,正常的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并且为了减缓水分散失而使气孔过度关闭,影响对CO的吸收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因此干旱是造成植物减产的首要因素,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抗旱机制,将这些抗旱基因按功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因编码产物是在植物的抗旱性中直接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或合成保护物质的酶类,如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海藻糖、甘露醇、脯氨酸、甜菜碱和果聚糖等的关键酶类、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的酶类、保护生物大分子及膜结构的蛋白质和水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