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ID:14020462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_第1页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_第2页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_第3页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_第4页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Rumet、Schendel和Teece在《战略管理和经济学》一文中明确指出,以20世纪70年代为开端,战略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70年代之前的战略管理思想相比较,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大量引入战略管理学,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他们的眼中,70年代以来的阶段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1991,P.5)。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几乎先后出现了两个主流学派。较早的一个是由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五种力量模型”(又称竞争优势理论),几乎统治了整个80年代。另一个是由Prahalad、Hamel等学者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它几乎统治了80年代后期开始的战略管理

2、学界。然而,与波特几乎同时代还存在另一个学派,虽然这一学派的影响力不及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和Prahalad等学者的核心能力理论,但是,作为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相对应的~个学派,这一学派成功地从经济学中引入了不同于波特的芝加哥思想,为Prahalad、Hamel等学者后来提出核心能力理论提供了思想源泉(Ansoff,1987)。这就是Barney、Rumelt、Peteraf等学者创立的资源基础理论。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思想渊源在Rumelt、Schendel和Teece看来,“经济学对战略管理的主要贡献都来源于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因为(这一领域)“是经济学突破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并取得重要成果的

3、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建立了新经济学(1991,P.5)”。这个论断,让我们回想到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重大转折,在宏观经济学上是理性预期思想的引入。在微观经济学上,则是现代企业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其中,与战略管理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在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同质性企业的假设,转而接受了差异性企业的现实,并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这种差异给出有力的解释。Rumelt、Schendel和Teece的思想给我们很大启发:战略管理之所以会在70年代迅速地引入经济学的思想必须归功于经济学的这种转变,而集中了现代企业理论发展主要成果的产业组织理论,成为了战略管

4、理吸收现代企业理论思想的主要来源。Conner在一篇精彩的评论中,详细地回顾了产业组织理论中不同流派之间的相同和不同(1991)。Conner认为,新古典企业理论就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型,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中暗含着从完全同质性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消费者)假设中推出企业超额利润(经济学上称为经济租)为零的结论。因此,新古典企业理论下的企业,是具有完全相同绩效的企业。这个推论与现实中企业竞争力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Conner看来,产业组织理论,是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修正。他把这些修正归纳为三个理论: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又称哈佛的产业组织理论)、熊彼特和芝加哥的产业组织理论、科斯和威廉

5、姆森的产业组织理论。虽然三个理论是在不同方向上展开的,但是,经过修正后的产业组织理论终于与战略管理找到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即为什么企业之间会表现出竞争力上的差异性。我们注意到,熊彼特和芝加哥的产业组织理论与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产业组织理论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解释为企业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的差别。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可以简化为两类。一类是贝恩理论,形成千50年代的哈佛大学。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归结为市场结构作用的结果,而市场相对干企业而言是外生的因素,因此,贝恩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市场~企业一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在这一意义上,贝恩理论关注的是市场,是如

6、何从市场结构推出企业竞争力。这种分析的特点是从企业外部(市场)指向企业内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哈佛传统。而熊彼特、科斯和威廉姆森理论是诞生在芝加哥。芝加哥的传统是强调“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因此,这一学派的解释更多地是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在他们看来,市场结构既是企业竞争行为产生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绩效。所以,芝加哥的传统更多地关注企业,研究如何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推出企业的竞争力。这两种传统分别被战略管理的不同学派所接受——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应予经济学上的哈佛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则对应于芝加哥传统(Rumelt、Schendel和Teece,1991)。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思想与思路战

7、略管理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开创者如Andress、Ansoff、Hofer和Schendel强调“综合外部威胁(机会)和内部能力(弱点)”(Barney,1991)。到了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就沿着这两条思路发展下去。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关注“对外部(市场)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他的工作有助于“揭示那些导致企业高效业绩的环境条件”(Barney,1991)。但是,由于人们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