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

ID:14026610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_第1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_第2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_第3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_第4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经验考察借鉴  【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加强先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引领当代青年发展方向;重视理论学习和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新时期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强化社会实践,使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选择。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传播教育组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取决

2、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培养马克思主义者是紧密结合的。考察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对当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借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时代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战略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冲突,特别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低潮,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兴盛起来,一些人对马

3、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危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对我国实行政治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转向了青年一代,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带来的严重挑战必须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战略高度加强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教育,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①  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全面向前推进,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最终必然要落到青年一代的身上,这就需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4、并把它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人。因此,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年人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是青年人的特点和优点。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青年人人生阅历还不丰富,还没有广泛地接触社会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青年人往往比较理想化,认识问题容易出偏差等,这与担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使命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

5、教育,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历史经验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开始有组织、有策略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无论革命的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任务始终未变。每个时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方式和手段都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了中心工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利用教育为手段,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一批有志青年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观。  利用文化传播,

6、引导和教育青年,解决青年的方向问题。先进的文化是旗帜,对青年发展和培养具有引领作用,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举什么样的文化旗帜,就意味着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先进的文化是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基石。青年人需要先进的文化去引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先进的革命者注重对青年人的宣传,青年人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有担当、能够最早最快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担当救国救民的重任。早期优秀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利用报刊等传播媒介,去引导和教育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观。当时的《每周评论》和《

7、新青年》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中,李大钊起着重要的作用,1919年,他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发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的、系统的介绍。在共产党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加系统,对刊物的创办更具有组织性和完整性。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深入,最直接的成果是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越来越多的青年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重视教育手段,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培养。马

8、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