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

ID:14064676

大小:3.81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25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_第1页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_第2页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_第3页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_第4页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简本)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2年2月1日21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1.洱海及其流域概况1.1湖泊形态与水资源概况洱海流域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km2,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地理坐标在东经100°05´~100°17´、北纬25°36´~25°58´之间。洱海来水主要为降水和融雪,多年平均入湖水量8.04亿m3,包括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根据洱海水资源与水量平衡分析,洱海在19

2、55~2000年,年均入湖水量为8.04亿m3,年均出湖水量8.03亿m3。45年中,有22年入不敷出,即处于缺水状态。流域境内有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西洱河及苍山十八溪等大小河溪117条;有洱海、茈碧湖、海西海等湖泊、水库。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该河全长23km。图11洱海及其流域地理位置图1.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洱海流域地跨大理市和洱源县两个市县,共有16个乡镇,170个行政村。流域2010年总人口为827699人,其中农村人口583488人,占总人口的70%。2010年流域GDP为2050891万元。21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

3、划近十年来,洱海流域三次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其总产值分别年均增长10.5%、14.5%。流域第一产业尽管其总产值年均增长6.1%,但其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8.15%下降为2009年的10.0%。水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1.1水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1.1.1湖泊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1)洱海2010年水质现状2010年1~12月全湖水质总体为Ⅲ类,TN值处于0.49~0.65mg/L之间,平均值为0.55mg/L;TP值处于0.012~0.033mg/L之间,平均值为0.02mg/L,洱海水体基本稳定保持在中营养水平,8月份和10月份上

4、升至富营养化水平。图122010年洱海水质现状图(2)水质变化趋势根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现状及历史数据,对洱海水质类别进行评价,1992~1998年,洱海水体水质总体处于Ⅱ类;1999年之后,由于TN或TP超标,洱海水体水质下降为Ⅲ类;之后不同年份之间水质在Ⅱ类与Ⅲ类之间波动性变化,如2008年水质好转为Ⅱ类,但2009和2010年又下降为Ⅲ类。表111992~2009年间洱海水质状况表年份199219931994~199819992000类别ⅡⅠⅡⅢⅢ年份20012002~2007200820092010类别ⅡⅢⅡⅢⅢ(3)洱海营养状态发展趋势21洱海流域水污

5、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从1992年到2010年的19年间,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TLIc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与水质TN、TP指标变化相一致,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2002年,洱海TLIC值基本处于30~40之间,处于中营养水平;2002~2003年由于水质污染,洱海TLIc值急剧增加,于2003年达到49.7,几乎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由于及时采取了治理措施,2004年之后洱海水体有所好转,但从TLIc值来看,这几年TLIc值虽波动性变化但基本处于42~46之间,接近富营养化水平。目前洱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水平,在局部湖湾(尤其

6、北部湖湾)、下风带岸边每年可见藻类水华发生。图131992~2010年洱海湖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年均值变化1.1.1湖泊水生态现状与评估(1)浮游植物2009年5~6月份以硅藻门的星杆藻、直链藻及小环藻为优势种,6月份束丝藻和微囊藻开始增多,至7月份微囊藻全面占有优势。8月份的优势种为微囊藻、鱼腥藻及直链藻。2009年5~7月份,蓝藻门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优势度不断增加;8月份后蓝藻门所占比例开始下降,硅藻门所占比例开始上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明显。洱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009年5~7月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5月份全湖平均生物量为434×104cell/l;

7、7月最大,达到2079×104cell/l;9月份细胞数又下降为1228.9×104cell/l。(2)浮游动物2009年7月全湖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轮虫762.5ind./L,原生动物14600ind./L。1980~1997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急剧下降,分别由1992年890.5×104个/L和1.5mg/L减至1997年的171.2×10421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个/L和0.5412mg/L,其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中型浮游动物减少幅度最大,没有明显优势种类。渔业活动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剧烈波动。(3)底栖动物现状及变化2009年5~8月

8、对全湖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