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

ID:14105690

大小:4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6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_第1页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_第2页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_第3页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_第4页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晚明江南琴坛的繁盛  摘要通过对现存明代琴学文献资料的考察,本文梳理晚明江南的琴人、琴派、琴乐、琴谱、琴论,及其对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力求客观地恢复晚明江南古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概貌。晚明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琴人,并形成琴派,琴派的形成是由地域因素、师承渊源、琴谱传承等几方面促成的。明代的主要琴派(江派、浙派、虞山派、绍兴派)都在江南地区。琴乐作品的创作繁荣,琴谱刊印取得的巨大成绩,虞山派“清、微、淡、远”琴学观点的影响,以及《山琴况》在古琴音乐美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都表明晚明江南是古琴艺术发展的

2、高峰期,集历代琴乐之大成,在古琴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琴,晚明,江南,琴坛,琴派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4-0041-08  对于古琴音乐发展历史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幸运的是,晚明江南琴坛成为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许健《琴史初编》①并没有刻意强调晚明江南,但书中叙述主要在这范围。章华英《虞山琴派研究》、②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③王雅晖《明代琴乐初探――关于琴派、琴人、琴乐、外传》、④刘彦《金陵琴派及其文化生态研究》、⑤黄慧《晚

3、明江南琴坛研究》⑥几篇学位论文,以及徐君跃、徐晓英《浙派古琴艺术》、⑦章华英《古琴》、⑧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⑨几部书中,晚明江南琴坛都是主要内容。此外,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⑩以及文献资料《琴曲集成》,{11}也为我们考察晚明江南琴坛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本文通过对现存明代琴学文献资料的考察,梳理晚明江南的琴人、琴派、琴乐、琴谱、琴论,及其对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力求客观地恢复晚明江南古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概貌。  “晚明”时间范围的界定。在以往的研究中,“晚明”应用的时间范围并无规范界定。有用为明

4、末同义词的,有指称嘉靖以至明末的,也有以万历划线的,还有更为宽泛的概念,以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12}为例,书中将晚明等同于明季,而实际上所指并非明末,而是自万历以迄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为止,也即明末清初。本文视嘉、隆、万以至明末为“晚明”。  “江南”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学术史的历程来看,学者们眼中的江南,时代不同,范围大不相同,甚至同一时段,范围也有大小。唐(1937)、傅衣凌(1957)、洪焕椿(1958)、刘石吉(1984)、从翰香(1984)、斯波义信(1988)、森正夫(1988)、范

5、金民(1988)、樊树志(1990)、李伯重(1991)、周振鹤(1992)、川胜守(1992)、陈学文(1993)、林达?约翰逊(1993)、吴松弟(1994)、包伟民(1998)、唐力行(1998)、黄今言(1999)、吴仁安(2001)、马学强(2002)、冯贤亮(2002)、张剑光(2003)、徐茂明(2004)、方健(2006)、中村圭尔(2006)、王桂平(2008)、杨念群(2010)等学者都有各自对“江南”的不同认识。就明清时代来说,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江南地区,其合理范围应是今苏南

6、浙北,即明清的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以及由苏州府划分出的太仓州。①本文将把浙东也包括在内。  明代前期百多年的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江南地区山川灵秀,人物殊胜,自古繁华地,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物资殷盛,经济繁荣,人们消费意识增强,消费观念由节俭走向奢侈,生活极尽奢华,人文传统积奠深厚,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经济、文化乃至思想领域均为时代之先。江南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个物质和时间都相对充裕的活跃的文人群体,人数众多,文学艺术修养很高者不乏其人。在这个群体中,琴风

7、日盛,“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文人借琴抒发情感,慰藉精神。他们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除了能琴之外,往往具备经史、诗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晚明江南琴坛一片繁盛,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琴人。琴人间的频繁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古琴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提高,成就了晚明江南琴坛的特殊历史地位。晚明江南地区琴人的活跃程度,与江南在当时中国的文化领先地位是一致的。  这里根据现存文献资料的记载,罗列一些琴人,以见一斑。  严(1547―1625年),号天池,又字道澈,江苏常熟人。做过三年邵武知府。平生好鼓琴,师承陈星源和沈音

8、,琴学造诣很深,50多岁时组织了琴川琴社,倡导清、微、淡、远的琴乐风格,批判滥制琴歌的风气,编印的《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成为明清之际最有影响的琴派虞山派的开创者。  徐,原名上瀛,号青山,江苏太仓人。他的琴学和严同一渊源,也是源于陈爱桐。他曾向陈爱桐的儿子陈星源学《关雎》《阳春》,又向陈爱桐的入室弟子张渭川学《雉朝飞》《潇湘水云》,但他们的演奏风格不尽相同。徐青山不反对疾速的曲目,从而丰富并发展了虞山派的琴风。②崇祯时,宫廷古琴大盛,崇祯帝有意修明雅乐,陆符向崇祯推荐徐上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