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ID:14109779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第1页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第2页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第3页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第4页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班级:金融1203班姓名:宋国强学号:311210080324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摘要:作为社会政策,财政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社会建设,发展社会经济,为人民的自有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当然,财政政策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扬其长避其短,让财政政策发挥最大的功能。关键字:调节产业结构正文: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伟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其特征表现为:

2、1、财政政策表现为一定的经济调节手段与措施,2、财政政策具有层次性,3、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主要手段,5、具有相对性,即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1、稳定功能,政府能够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当经济出现膨胀性缺口时,政府可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等政策手段,减少社会总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当经济出现紧缩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等方法刺激社会总需求。2、发展功能。第一,通过推进结

3、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例如,通过对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实施高税收政策,减少资源流入这个行业,再如,通过税收、政府补贴等财政政策扶植高科技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第二,调节收入分配,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支出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可以从多方面调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第三,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建立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财政支出等措施,都可以促进技术创新,还可以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财政制度安排,推动经济体制的创新

4、及完善。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促使供求达到平衡的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供求达到平衡的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平衡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紧缩。对于政府来说,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预定的政策实施所能实现的目的,主要包括四点,1、物价相对稳定,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收入的合理分配,

5、收入分配公平与否,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政治的稳定,制定财政政策时,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这一目标;3、经济适度增长,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保持适度的社会储蓄率,另一方面应注意运用公共投资支出和税收杠杆,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和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经济增长的过程是波动性的,财政收支的调节还要削弱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减轻波动的不利影响;4、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下面来谈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用。改革

6、开放之初,我国生产资料主要有两种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978年开始财政政策配合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对上述两类经济主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激活措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从保障农民物质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开始,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结束过去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户的物质利益和生产成果紧密的联系起来,将原来的“公分制”变成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新型分配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鼓舞和带动了城市的改革。二、放权让利,逐步

7、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了大规模改革,1979年7月,允许国营企业保留部分利润进行自主分配,而不必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可以将其用作发展生产、搞福利和发奖金等,此项措施在实行初期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增产增收的积极性。1987年,国家开始推行企业经营承包制,通过在一定期限内将企业的经营权有政府主管部门转让给经营者,并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及职工利益挂钩,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扩大了企业的财力,财权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不断激活公有领域两

8、大传统经济主体的同时,多项财政政策和国家政策开始关注不同所有制领域内的新生经济成分的培养。一、开放“个体经济”197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报告指出,允许个体劳动者经过批准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1981年7月国务院规定个体企业可以雇工。二、支持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1980年,财政部给予了乡镇企业利税减免的政策,1983年对农村社队企业之间以及社队企业和困难企业给予减免工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