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ID:14138967

大小:92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水平测试】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10年北京丰台区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A.与世界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B.倒向苏联一边C.用和平其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D.反对两极格局3.(2010浙江海盐模拟)2009年6月25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一致同

2、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双边关系。其中“三国”除中国、缅甸外,还有()A.越南B.朝鲜C.印度D.老挝4.(2010年北京宣武区模拟)1954年周恩来为参加日内瓦会议而发表了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解决亚非之间的隔阂,取得互信B.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C.亚非各国人民坚持反帝反霸方针D.努力促进印度支那和平的实现5.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

3、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6.(2008年广东高考文基卷,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7.(2010山东威海模拟)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

4、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

5、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素能提高】1.(2010年江苏南京模拟)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

6、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第8页共8页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2.形成旧中国屈辱外交和新中国独立外交两种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有何认识?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水平测试】1.解析: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方面,以此打破为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答案:A2.解析:

7、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答案:A3.解析: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4.答案:D5.解析: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主张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答案:A6.解析: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由亚非拉国家自己召开的一次会议,所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答案:B7.解

8、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3)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