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ID:14896575

大小:92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个阶段:Ⅰ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Ⅱ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Ⅲ改革开放后重大调整、日趋灵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外交实践:1.背景:①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②亚非拉民族国家纷纷的独立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敌视政策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方针含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

2、系的基础。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2、基本方针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质:反对帝国主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积极的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

3、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195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的提出:1.背景、目的:2.过程:内容:3.影响: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国际紧张局势处于缓和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⑴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⑵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一致同意…“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⑶1955年亚非会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⑴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5、⑵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思考《联合国宪章》(1945)的原则和宗旨: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并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它国内政;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

6、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三.走向国际舞台(一)日内瓦会议1、会议召开: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3、影响: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声誉2、会议结果:中国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1954年日内瓦会议

7、上的周恩来(二)万隆会议1、目的亚非会议是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另外,消除与会各国对中国的疑虑,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理解并支持中国。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

8、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