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ID:14158526

大小:168.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26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_第1页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_第2页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_第3页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_第4页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1-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即苏州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滞后;探析形成此结构的成因并提出对苏州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优化方案,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提高苏州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使其产业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关键词:苏州;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区位商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20.26亿元,在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2、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苏州经济的可托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本文通过对苏州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研究,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为规划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服务。1.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是指对影响产业结构的各种因素的优化,主要包括:现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高度化[1]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

3、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包括:一二三产业优势比重方向顺次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演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进;从低加工度产业向高加工度产业演进。①配第-克拉克定理[1],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②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这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4、;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③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1]是将标准产业结构与实际产业结构对比找出差距。2.苏州概况2.1人口、资源及自然状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的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和无锡,北依长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主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2006年末总人口615.55万,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平原面积、丘陵面积、水域面积分别

5、占54.8%、2.7%和42.5%,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现管辖5县市和8个区。由于地处中国的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苏州的运输极其方便,陆运高速纵横,铁路发达,海运靠近上海港,空运可以利用上海虹桥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作为自己的空港。-2-2.2经济状况农耕时代,苏州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20世纪80年代苏州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经济从农业为主体向制造业为主体的转变,90年代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国

6、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8836元,比上年增长18.1%。苏州产业具体比重及从业情况见表1,苏州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见图1。表1苏州三次产业及劳动力就业比重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第一产业比重(%)7.876.55.95.24.42.72.22.21.9第二产业比重(%)56.256.256.256.556.858.263.265.766.66

7、5.4第三产业比重(%)3636.837.337.63837.434.132.131.232.7一产劳动力比重(%)20.922.3222120.61915.913.6118.4二产劳动力比重(%)52.35048.749.849.449.956.458.858.961.4三产劳动力比重(%)26.827.729.329.23031.127.727.630.130.2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年鉴》(1998-2007年)01000200030004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8、200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1苏州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单位:亿元由表1可以看出,苏州从1997-2006年三次产业产值的比例变化和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非常接近,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5.9%,第二产业产值上升9.2%,第三产业产值下降了3.3%。再从图1看,第一产发展缓慢。第二产产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第三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