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

ID:14165292

大小:7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6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_第1页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_第2页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_第3页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_第4页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从表达的角度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从1989年开始,全国小语会举办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12次之多,一直就要求从“教会知识”走向“教会学习”,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变成老师的自觉行为,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但是,过了若干年后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问题甚至比课改之前还要严重了。自2001年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随着课

2、改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了偏颇:一是在语言信息层次上花的时间过多,让学生在热热闹闹的合作探究中“滑溜溜”,漫无边际地质疑和发散思维,结果导致语言文字训练不够落实,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不到位,最终使课堂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走向技能的平庸;二是在语文文化层次上“绕圈圈”,让学生信马由缰地感悟和谈感受,同样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同样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最终使文本在莫名其妙的随意解读中走向价值的消亡。新课改推

3、行这些年,老师们普遍接受了很多新理念,但是很多理念还只在“知道”层面,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就是最好的证明。第7次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终于忍不住大声疾呼,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用否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课,来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阅读教学的确是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否则会把学生赶到死路上去。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它,实现“表达式”阅读课堂魅力十足的

4、转身。聚焦《圆明园的毁灭》纵观“名课”,不同的教师不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其中也不乏隐性失误,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设计一【案例】于永正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中一个片断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个词一句话组成一幅一幅的画面。同学们看,一个“掠”字就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掠”就是抢,抢夺别人的东西,这就是侵略,这就是抢。想像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强盗行径,你们想想,一个“搬”,一个“烧”,他们销毁大部分罪证,罪证是销毁得了的吗?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像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大火燃烧的情景。一八六O年,读——

5、生:(读第五自然段)师:记住,记住!一可恨,他们把凡是能够拿走的统统拿走;二可恨,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牲口运;三可恨,拿不动的就破坏毁掉;最可惜他们企图放火销毁他们自己的罪证。(停顿片刻轻声地)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啊毁灭啦。同学们(声音愈来愈大)圆明园被毁灭了为什么激起中国人如此的愤恨?【评析】  “掠”“搬”“烧”等字词,是学生圈点勾画出来的,还是教师触摸到的?“记住,记住!”以下的一些话是学生认识到的,还是教师的认识?这些话听起来是能使学生振奋,如果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也算做到了声情并茂。但是有“教师过于强势”之嫌,

6、他把现成的情感交给了学生,这一做法从阅读的角度来看益处不大。学生能做到的事情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做不到的再启发帮助他们去做,这才是“‘教’学生‘学’”。而感受、理解是无法代替的,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或感受。设计二【案例】福建的曾扬明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中一个片断师:自由读全文,看看作者哪些词语能概括出圆明园的辉煌。(生自由读)(生: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师:对,这些词语都为了表现了圆明园的——生:“举世闻名”。师:好的,请同学们从

7、上面自由选择一个角度重新梳理,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心目中圆明园的辉煌。不过,要认真读好第二、三自然段,也可以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引用内容。(课件提示:1.用上有……还有或不仅……还;2.不按原文内容。)(生随笔)……【分析】找“辉煌”这个教学环节,曾老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度来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这理解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用笔来表达。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练笔,不是简单地挖掘课文的空白替作者抒情,更不是简单的模仿课文写作。而是根据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再用自己的言语习惯表达出来。以此同时,课文中的“句式特点”适当渗透

8、:如不仅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还有过渡句的表达范式。这一切语文知识化作言语实践,在实践中习得。【对比】第一位教师过于强势,有拿自己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之嫌,甚至可以说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缺乏内涵;第二位教师则是站在“表达本位”的角度进行语文课的教学,通过“疑课题——找表达——读毁灭”层层递进的三个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了“反衬”这一表达范式,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