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采区地质说明书

21采区地质说明书

ID:14171447

大小:11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21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1页
21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2页
21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3页
21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4页
21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1采区地质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嵩阳铭鑫(登封)煤业有限公司21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11采区地质说明书单位:米、吨一、概况位置及范围水平+71m翼东采区21系二叠系煤层二1煤层东至井田东翼边界保护煤柱南至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和虎岭断层保护煤柱西至11采区北至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上限标高+40m下限标高-120m地面标高227~342m走向230-320倾向长500m面积0.15km2邻区情况1、本矿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一起突水事故,均位于11010工作面掘进期间,其主要是掘进期间遇到靠近虎岭断层的小断层引

2、发。其主要特征是先遇到小断层,继续掘进一段距离发生底鼓、涌水,水量逐渐增大、突水,全区最大涌水量200-300m3/h。而在正常掘进过程中未发现有突水事故发生,可见断层是影响本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2、矿坑涌水的主要来源为地板渗(涌)水根据2008年排水资料分析,矿坑正常涌水量50m3/h,最大75m3/h,未见矿坑涌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大气降水对矿坑涌水影响不大。采掘情况:西部:11采区尚有1-2个工作面未采。自然灾害及其它: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1采区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

3、响程度地面建筑、设施等:在21采区地面无集中分布的村庄及建筑。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23采区地貌属构造剥蚀带,为低山丘陵地貌、基岩半裸露,地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不平,冲沟发育。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属淮河流域颖河水系。在21采区东部有白沙水库。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采掘将造成地面塌陷或产生裂隙,影响地面建筑设施。11区内地质勘探情况概述:采区内共施工2个钻孔,与相邻采区钻孔资料相结合,基本上控制了本采区的大中型构造,但有些地方钻孔密度不够需要补孔。孔号煤层见煤底板标高煤厚终孔层位封

4、孔质量备注补1二1煤+48.29.85补2二1煤-9.6741.35二、地层及标志层地层一、寒武系:凤山组(E2t)灰岩;二、石炭系:本溪组(C3b)铝土质泥岩;太原组(C3t)含煤地层;三、二叠系: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上段(P1x);上石盒子组(P2S)四、第四系(Q新近系)黄土覆盖层。主要标志层1、距二1煤底113.5m凤山组(E2t)灰岩;2、距二1煤底68.6m本溪组(C2)铝土质泥岩;3、距二1煤底45.0mL4灰岩;4、距二1煤底17.5mL7灰岩;5、二1煤顶板大占砂岩及滑动

5、构造带;三、煤层煤层赋存情况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二1煤。二1煤厚为1.35-9.85米,平均5.60米。根据本采区内及附近钻孔资料分析,煤层可采指数KK=90%,可采系数Kc=90%,煤层厚度变化大,结构较简单,全区普遍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共有2个钻孔。由煤底板等高线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可知,煤层整体呈一单斜构造,厚度变化不稳定。煤层倾角结构煤层名称煤厚(m)倾角(度)结构层间距KKKc稳定性二1煤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35-9.855.6017-2320简单90%90%较稳定

6、11四、煤质物理特征煤层颜色光泽硬度容重煤岩类型二1煤黑色强玻璃—金刚2~31.36光亮—半光亮工业指标煤层WA%V%FCS%P%QgDTY工业牌号二1煤0.5016.4713.360.320.0196051K/G0贫煤五、煤层顶底板煤层类别岩石名称厚度(m)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二1煤顶板老顶大占砂岩6.603.70~9.80细、中粒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成分以石英为主。直接顶砂质泥岩6.000~12.0主要是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抗压强度弱—中等。底板直接底砂质泥岩3.700~7.6炭质泥岩和

7、砂质泥岩为主,抗压强度中等。老底L7、L8灰岩7.000.98-12.81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含方解石脉,发育稳定,为含水层。11煤层顶底板区内变化情况1、顶板:本采区二1煤层无伪顶,直接顶板多为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厚度为6m,抗压强度34-67Mpa,强度弱—中等,老顶细、中粒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为大占砂岩,抗压强度一般为73-84Mpa,强度属中等。2、底板:本采区二1煤层无伪底,多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直接顶板,抗压强度为38-63Mpa,强度属中等。二1煤层顶底板属二类二型,生产过程中需注

8、意加强顶底板管理和巷道维护。六、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及古河床冲刷等)根据本采区内2个钻孔资料、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及相邻采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本采区整体呈一单斜构造,采区内无探明的断层构造。1、虎岭断层(F63):位于虎岭至旧寨沟一线,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正断层,断距40—80m,且有向北东变大的趋势。虎岭断层位于本采区边界,设计留设20m保护煤柱,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加强探测。2、褶曲:本采区范围内勘探程度较低,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大型褶曲。11七、水文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