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ID:1422788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_第1页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_第2页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_第3页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_第4页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一)心1.心气虚: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2.心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3、心血虚: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4.心阴虚: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

2、细数。治宜补心阴。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5.心神不宁: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养心安神: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镇心安神;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6.心火旺: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7.痰迷心窍: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

3、。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8.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二)小肠1.小肠虚寒: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煨肉豆

4、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治宜清小肠热。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三)肝1.肝阴虚;头痛眩晕,两胁隐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操,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滋养肝阴。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生地、熟地、沙苑子、龟甲、鳖甲。2.肝血虚:眩晕头痛,四肢发麻或震颤,失眠,两目干涩,月经少或经闭不行,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沉细。治宜补养肝血。当归、白芍、制首马、阿胶、鸡血藤,枸杞子、木瓜、怀牛膝。3.肝气

5、郁结: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低沉,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可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柴胡、醋制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麸炒枳壳、橘叶、佛手柑、八月扎、绿萼悔、玫瑰花、炒白蒺藜、薄荷、苏梗。4.肝阳上亢: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治宜滋阴平肝潜阳。滋阴: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怀牛膝、沙苑子、鳖甲;平肝:天麻、钩藤、菊花、白蒺藜;潜阳:珍珠母、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代赭石。5.

6、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耳赤,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甚则咳血,吐血,衄血。治宜清肝泻火。桑叶、菊花、决明子、龙胆草、生栀子、丹皮、夏枯草、青黛、大黄。6.肝胆湿热:胁肋满闷疼痛,黄疽,小便短赤或尿黄而浑浊。或带下色黄腥臭,外阴瘙痒,或辠丸肿痛,红而灼热,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肝胆湿热。龙胆草、黄芩、栀子、茵陈、木通、泽泻、车前草、柴胡、金钱草。7.肝风内动:头晕,肢麻,抽搐,震颤,舌体抖动,舌红而光,脉弦。肝阳化风可见卒然昏倒,舌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热极生风可见高热抽搐,神志昏迷;血虚生风可见面色萎黄,视物模糊,手足抽搐。

7、治宜平肝熄风,补养肝血。平肝熄风:天麻、钩藤、菊花、白芍、羚羊角、山羊角、蜈蚣、全蝎、地龙、僵蚕、蝉蜕、制南星、白蒺藜;补养肝血:当归、制首乌、白芍、酒熟地、阿胶、鸡血藤、枸杞子、黑芝麻。8.寒滞肝脉:小腹胀痛,牵引辠丸,或辠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多沉弦。治宜温肝散寒。制吴萸、肉桂、小茴香、台乌药、淫羊藿、肉苁蓉、花椒、橘核、荔枝核。(四)胆肝胆相表里,在发病上肝胆多同病,而以肝病为主,治疗上也多从治肝入手。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黄疸,胁痛,往来寒热,口苦,呕吐苦水等。(五)脾1.脾气虚:脾气虚包括脾不健运,脾虚下陷,脾不统血。(1)脾不

8、健运:可见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并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