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

ID:14240880

大小:29.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7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_第1页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_第2页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_第3页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_第4页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骨伤科学骨擦音:是骨折两断端相互碰触而产生的摩擦声响。在触诊时感觉到。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肘后三角:肘关节有三个显而易见的骨性标志构成肘后三角,它们是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伸直时三点处于同一水平线,屈曲时此三点为一等腰三角形。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是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

2、殊位置,称弹性固定。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的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愈合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变化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网球肘:骨质疏松症:全身性骨质减少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骨折处有成角,形如请嫩的柳枝被折断。骨盆挤压实验:骨盆挤压试验(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肘关节外翻携带角:肩周炎:有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查x线等排除骨性病变餐叉样畸形: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变后,在暴力作用下,纤维环

3、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刺激或哑婆婆脊髓(圆锥)、马尾、血管或神经根而产生的腰腿痛综合征。多见30-50岁青壮年,男多女,劳力劳动者多。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内倾角,叫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肩关节脱位,肩部呈“方肩”畸形。肘关节后脱位,肘部呈“靴形”畸形。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呈“餐叉样”畸形。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出现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粘膝不能开”膝关节合并十字韧带断裂,抽屉实验阳性,合并测副韧带断裂,侧向应力实验。脱位特殊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1.骨

4、折的并发症: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多脏器衰竭(MODS)等。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2.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3、骨折的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

5、剖结构,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完全良好。2)功能复位:骨折移位虽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4、股骨头血供的三个途径:①圆韧带动脉②关节囊支的旋骨内、外侧动脉分支③股骨干滋养动脉当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时,都会损伤上述血液供应,导致股骨颈却学坏死。5、肩关节脱位诊断要点:①病史:多有摔伤、肩关节撞击伤病史②临床症状:肩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③体征:患者呈现“方肩”畸形,局部肿胀、压痛,肩峰突出,肩峰下空虚,肱骨头移位,弹性固定于20-30度外展位。搭肩试验(杜加氏征)

6、阳性;直尺试验阳性。④辅助检查:肩部正位和穿胸侧位X线摄片。6、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小夹板固定:抬高患肢、观察血循环、防止压迫溃疡、注意夹板松紧度、定期查x线、指导病人练功、适时解除夹板固定;7、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要点:①病史:腰部外伤、受寒史。②临床症状: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跛行。腰部活动、屈颈、咳嗽、打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③体征:腰肌紧张,脊柱侧弯,棘突旁压痛可伴有放射痛。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肌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屈颈试验可阳性。④辅助检查:腰椎X线可显示腰椎侧弯,病变间隙狭窄。CT、M

7、RI和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硬膜囊。8、股骨颈骨折诊断要点:9、肌力测定标准(六级)(简答)①0级:肌肉完全麻痹,肌肉完全无收缩。②Ⅰ级:患者主动有轻微收缩,不能移动关节。③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④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⑤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⑥Ⅴ级:正常肌力。10、内治法三期辩证(简答)(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8、,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