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

ID:14259348

大小:20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7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_第1页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_第2页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_第3页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_第4页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珠状壳聚糖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及解析研究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专业118652009056苏子达指导老师薛丽群【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珠状壳聚糖对茶多酚的吸附和解析性能。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珠状壳聚糖用量4g、180r/min、吸附时间4h、茶汤pH7.5、温度30℃、茶汤质量浓度为1.050mg/mL,珠状壳聚糖对茶多酚的吸附率可达80.63%,在该条件下壳聚糖对茶多酚的吸附效果最好;而用80%的乙醇作为解析剂、30℃、180r/min、2h条件下,对吸附茶多酚后珠状壳聚糖的解析效果较佳。【关键词】珠状壳聚糖、茶多酚、茶汤、吸附、解析。1前言茶

2、,是我国文化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茶文化已经风靡全世界。对茶的种植利用可以追寻至数千年之前,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作为一种健康的养生饮品收到广泛的推崇,加工后的茶叶冲泡饮用具有强心、宁神、排毒以及抗衰老等等功效[1]。是故茶的种植日渐广泛,产量极其巨大,但在茶叶的加工中难免会产生一定量的茶末、碎屑与废弃枝叶之类的废料,而这些废料与大多数的陈茶的利用方法极为有限,经济价值不高,然而陈茶与新茶的主要保健物质(茶多酚)并无区别,若能对陈茶或废料进行深加工,开发一些茶多酚产品,不仅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还能提高其经济利用价

3、值。本论文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对茶叶中于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主要物质茶多酚的提取。茶多酚为茶叶内所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像这种数据,最好要有文献标注。,包含有:包括黄烷醇类(儿茶素类化合物)、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缩酚酸类多酚化合物的复合体和酚酸类等。而其中占据主要成分的为黄烷醇类化学物质(儿茶素),黄烷醇类化学物质(儿茶素)也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黄烷醇类化学物质儿茶素(C)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它主要的组成成分有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

4、G)、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2]几种单体。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它具有: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以及在医学上用于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防癌、防治高血脂血症引起的疾病、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等等强大功效[3-5]。所以茶叶中有效成分茶多酚该如何有效健康的提取,一直是很多人研究和展望的方向。目前较为常见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有: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4]。溶液提取法[6-7]主要是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如丙酮、乙醚、乙醇、氯仿等),然后把浸

5、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不过此法茶多酚损失太大收率过低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是这些缺点吗?尽量少用“太”或“过”,这种词比较极端。。金属离子法是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法较常用到的金属离子有Ca2+、Fe2+、Mg2+、Al3+、Zn2+等,相较其它方法而言金属离子沉淀法的选择性和产品纯度均较高,标点符号格式不对然而在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损失较大,且金属离子沉淀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此法所生产的产品难以符合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相较于以上两种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具有萃取温度低、

6、选择性极高、安全无毒等优点,茶多酚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不易氧化,所需产品的纯度高,适合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要求,然而在超临界CO2中茶多酚的溶解度小,即使加入极性改性剂后提取率仍然很低,极大的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超声波浸提法[8-9]与常规的溶剂浸提法相比,具有提取温度低、生产耗能少、目标产品得率高、氧化损耗小等特点。曹雁平等[10]用双频复合超声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在浓度、提取率和提取速率方面都优于单频超声法。而微波提取法也是利用物质分子在微波场中的特殊效果[11],减少茶多酚在高温下的氧化,提高产品品质与得率,然而该法对其组分有一定影响。树脂吸附

7、分离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耗少、作条件温和、免了有效成分失活。而且该方法的溶剂乙醇是无毒、无污染、回收容易,所用的吸附剂壳聚糖可再生、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罗志敏[12]等进行珠状壳聚糖树脂对绿茶浸出液中茶多酚的吸附,在其最优的实验条件下的吸附率高达74.1%,单位吸附量可达136.1mg/g。壳聚糖是环保型的天然生物材料,来源丰富、无毒、无污染,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3]。壳聚糖树脂微结构具有疏松、多孔性等特性,且表面含有羧基、氨基等功能基团,可以有效的对茶多酚进行提取分离。并且氨基聚合物还可以通过疏水键对茶多酚进行吸附

8、[14],而且通过此法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性比较容易有保证,这对医药、食品、化妆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