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ID:14285619

大小:8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第1页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第2页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第3页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第4页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追寻遗失的中国文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标签: 阴历 阳历 农历 夏历 历法 文化 地球 太阳 月亮 节气 闰月 立春 春分 冬至  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  所谓“我们暂时使用的历法”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历法,又叫“公历”或“阳历”。这个历法从西方传来,自1911年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时开始在中国使用。对于这套历法我们非常熟悉,一天有24个小时,一年有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12个月中的天数各不相同,1、3、5、7、8、10、12月为31天;4、6、9、11月为

2、30天;2月是28天(闰年29天),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就是这套历法。    作为中国人,从小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另外一套历法,在中国印刷的挂历上,绝大多数都会在现在通用的“公历”日期之下印上另外一个日期,而且使用的是中文数字。如果小孩子问大人或老师,就会被告知那是“农历”或“阴历”。学校里可能还会讲,这套被称为“农历”或“阴历”的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是用来指导农桑的。但可惜的是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这套有着传统农业特色的历法正在逐渐地被人们遗忘。仅从历法的名字上看,“

3、农历”对应于“公历”表现的是落后和地理局限性;而“阴历”对应于“阳历”表现为一种弱势。无论如何,这个落后的、弱势的、有着明显地理局限性的历法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被淘汰,可能与这套历法和天象相吻合有关,因为每到“阴历”的十五就一定会看到一轮满月。   我也是在上述的知识环境中长大的,那时候也一直认为这个由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历”会随着农业向工业的转换而逐渐消亡,但19岁时的一些经历使我改变了这样的看法。奇妙的阴阳和历  19岁时,我正在读大学,这一年,我有一种莫

4、名的兴奋,因为这一年我的“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恰好重合,我以为这是一个好兆头,这一年应该是一个好运之年。然而,这一年开始不久,在上一门物理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地球的运动。说到地球的运动,首先要遇到的肯定是“转动”:地球不停地绕着由南极到北极的轴旋转,其旋转周期是24小时,我们所熟知的日夜交替就源于地球的转动。然后,我们会遇到地球的“平动”: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其运转周期是365天外加1/4天,我们所熟知的四季交替就源于地球的平动。一般的来讲我们只知道这两种运动,可是,就在19岁的

5、这一年,老师告诉我们,地球还有一种运动:那是地球沿着太阳至地球的方向有规律的俯仰运动,有些像人在不停地点头。这种运动的幅度并不很大,使得西方天文学家一直到18世纪才发现。老师说:“地球的这个运动的周期是19年,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将19年这个周期命名为‘章’。于是,为了纪念我们祖先的发现,地球的这个规律被命名为‘章动’”。还记得当时听课时的感觉,的确震惊:难道这一年我的“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的重合是源于这个“章动”?下了课就往图书馆跑,翻越万年历,果然,我的“阴历”生日和“阳历”

6、生日每19年重合一次。换句话说,所有人的“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每19年重合一次。也就是说“阴历”和“阳历”每19年重合一次(有些年会有一天的误差,后来我才知道是“公历”中那个闰年在捣乱)。一霎那间,转过许多念头,最后归结为:原来,我们所轻视的那个“农历”、“阴历”可能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农业的,落后的历法。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里,很长时间也没有机会去研究19年被称为“章”是怎么一回事,直到几年以后看到了《尚书》。   《尚书》实际上是中国的上古史,孔子时代就已经成型,孔子也曾参与过修订。在《尚书》的

7、第一卷的“尧典”中有这样一段话      帝曰:“咨!汝义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时,成岁。”    尧帝说:“这才是正确的算法,一个周期有366天,要通过增插闰月来确定四季,从而成为一年”。这其中的“以閏月定四时”就是用闰月来调整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转和地球绕太阳运转之间的差距,也可以说是调整“月亮历”和“太阳历”之间的差距。在朱熹所著的《书经集传》中对这句话有详尽的注解,由于注解太长,我就不引用了,直接写出朱熹注解的译文,由于注解中所采用的分数不好理解,我都转换成了小数。其注解如下:  

8、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也就是太阳历),而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29.53天,如果一年有十二个月,则以月亮绕地球12圈为一年(也就是月亮历)的时间是354.37天。这样一来每年的太阳历和月亮历之间就相差10.88天,这样的差距积累3年就变成了32.64天,这时就要插闰月了,否则标志春天的正月就跑到冬天去了。但是,虽然在3年里增加了一个闰月,却只有30天,因此,3年增加一个闰月不够;而上述的那种差距如果积累到5年就变成了54.4天,就需要在5年里增加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