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

ID:1428715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7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_第1页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_第2页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_第3页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_第4页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明汉语史期末参考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处置式是利用一定的虚词把受事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句式,因为这类句子大多数具有对受事进行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叫处置式。表示把某物给予某人,把某人(物)作某种处理,把某人(物)当做某人(物),把某人(物)置于某处等不同意义。上古:汉语处置式也有,用介词“以”构成。“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把吕郤的阴谋告诉晋文公中古:产生了新的处置式的结构。(1)将、把“将“本动词,先秦虚化为介词,用于工具语,汉代开始用于处置式,到唐宋广泛使用。1、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2、将四金钵体奉上世尊。(2)捉、著、与:没有“将、把”广泛近代: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处置式都有用“把”、“将

2、”字句来表达,近代汉语里这种句式有继承也有发展。与此同时,“拿”、“捉”也有用来表示处置式。(1)“将、把”的应用A、“将”用于处置式,“将”用于工具语。便将手把武松头发揪起来。B、“将”用于处置式,“把”用于工具语。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C、“将”和“把”都用于工具语。被那厮把蒙汗药乐得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D、“将”和“把”都用于处置式。复回来把师傅打一铁棍,将两个青包袱抢去。(2)处置式的谓语复杂化近代处置式的谓语有两点和中古一致,但和现代不同。A、谓语可以有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不带任何修饰和补足成分。{又把俺打}B、否定的处置式中否定词可以放在“把”、

3、“将”的后面。{把这件事不记心了。把这钥匙不见了。}C、出现复杂的谓语结构。{把宋江面南背北。把个长老绳缠索邦。}D、用疑问代词作谓语,表示反问。{又把我怎么样?}(3)“把(将)”的宾语复杂化。中古,宾语一般是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到了近代,宾语可以由单句或复句充当。{越娘先把乔家送帖来请说了。}(4)出现没有动词相呼应的处置式。A、在对话中出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把你个大胆泼猴,怎敢这等欺人!}B、并与较长,失去相应的动词。(5)处置式和被动式结合使用。这类句子把动作的发动者变成介词“被(吃)“的宾语。{何苦要把这精神气力被夫人消耗了去。}(6)不表处置的“

4、把(将)“字句。(7)用“拿”、“捉”表示的处置式。{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比较句上古:(1)平比句。比较两件相等或相似的事物。“如”、“若”、“犹”、“一似”等表示。带有比喻的意义。{彼其子,美如英。}(2)差比句。用介词“于”、“乎”等表示。{故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古:(1)平比句。“似····一般”、“如···相似”(2)差比句。中古差比句发展的三个方面:A、“比”字句。“甲+比+乙”B、“如”字句。“说明与+如”C、“似”字句。“形容词+似”近代:近代汉语里,比较句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以下四个方面:(1)“比”字句应用范围扩大。比字句

5、主要用于差比,近代可以用于平比,或表甲乙两项某方面相同。{不过比狸猫般大}(2)“比”字句出现多种说明语结构。说明语可以是不同的词或词组,大都表示差比。否定形式为“甲--不(非、难)比--乙”和“甲—比不得—乙”(3)比较项具有多种关系。(4)新的差比句形式。“煞强似”、“须强如”、“索强如”,有“比···强”、“胜过”的意思。“是”与判断句上古:(1)B,A是也。“是”是谓语代词,复指前文,“是这样”的意思。{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2)A是B。用系词“是”构成判断句,先秦萌芽,汉代正式产生,后面多带语气词“也”、“耳”。{固曰:“此时家人言耳”}中古:(1

6、)唐以前,肯定的判断句虽然大多数用“是”。否定判断大都仍用“非”、“非是”。{何得事事皆是。家人及门义共见,非是一人。}(2)东汉末否定判断句开始用“不是”、“末是”。{回看桃李都无色,映是芙蓉不是花}(3)“是”字句的主语和表与复杂化。A、主表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是代词、是“底”字结构、是“所”字结构、是动词B、省略表语的C、表语是形容词的D、主语或者表语都不用的“是”字句(4)“是”的前面可以有修饰语。“本”但“便”、“并”、“多”、“应”(5)意义上“是”产生了新用法A、用在副词后面,帮助起修饰的作用B、用在连词后面,帮助起连接的作用C

7、、用在名词后面,有“凡是”、“所有”的意思D、用在句首人称代词前,无具体意义近代:(1)系词“是”重出的判断句。(2)“是”在句末及虚化成语气词,可加语气词“了”,加副词“不”、“便”、“就”。(3)表语与主语相同的“是”字句“被”与“被”字句上古:这类被动句式,开始出现于战国后期,汉代用得多些。这类句子大都用于不愉快的事情。“被”字直接附于动词之前,不能引出施动者。这是上古“被”字句式的特点。{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中古:“被”字句中广泛应用,增加了许多种格式(1)“被”和动词中间可以插入施动者(2)谓语不只一个动词(3)动词后面可以带各种修饰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