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ID:14290726

大小: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7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_第1页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_第2页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_第3页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_第4页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鸿章的对日外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试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  国内对李鸿章的研究卷帙浩繁,但对其对日外交思想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种传记和其他研究资料中,缺乏对李鸿章对日外交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试对李鸿章从联日、防日到拒日的全过程作一系统研究,以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  一、李鸿章的“联日”思想  李鸿章力主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是李鸿章“联日”的开始。日本明治维新后,李鸿章逐渐认识到其迟早会对中国造成威胁。而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企图首先打开名义上是中国属国的朝鲜的大门,要求与朝鲜建立排斥中国的“正常关系”。在遭到朝鲜的坚决抵制后,一方

2、面开始大力宣扬所谓“征韩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改变策略,决定先与清政府订约建交。“日清平等后,朝鲜自然列于下位,从中国回来,路过朝鲜王城,再签订日朝条约。利用所谓远交近攻之策,使清廷无法援助朝鲜。”①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于1870年8月派柳原前光等来华议约。日本要求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许多顽固派的极力反对,于是柳原前光到天津拜见了刚刚调补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李鸿章第二天便致函总理衙门,表示他的态度说:“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精通中华文字,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依为外府。”②以日本为外援就成为日后李鸿章“联日”的主要原因

3、。由于李鸿章力主订约,清政府改变了原来的立场。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达宗城谈判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  此时李鸿章主张与日本订约并提出“联日”,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考虑到日本与中国地缘接近,又日渐强大,试图“以示羁縻”,防止日本侵略中国。  但是,李鸿章反对援引西方国家之例把种种不平等特权订入条约,尤其排除了最惠国待遇条款。李鸿章也看到了日本对朝鲜的野心,所以在《条规》第一条写入“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隐为朝鲜等国预留地步”③。二是避免日本与西方勾结,“若拒之太甚,势必因泰西各国,

4、介绍固请。彼时再准立约,使彼永结党援,在我更为失计”④。三是联络日本对付西方列强,条规第二条“两国既经通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⑤。隐含了李鸿章联络日本对付西方的意图。但是实际上这一条规并不能构成中日同盟,“必须彼此相助”仅仅意味着道义上的支持,对双方没有约束力。由于清朝已经衰落,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中日也不可能结成一个强有力的同盟对抗西方列强。有人解释为李鸿章试图建立东方联合战线,甚至“以东制西”,都是不恰当的。李鸿章对此并没有太大的信心⑥,他顶多希望在再次遭到

5、西方侵略时能与日本互通声气,取得日本的支持,而不至于使日本也加入西方侵略的阵营。他提出的“联日”应该没有超出以上讲到的三点理由。  1874年5月,即《修好条规》批准互换后不到一年,日本即悍然派兵侵略台湾,对当地高山族人民大肆烧杀掳掠。李鸿章开始认识到日本对中国居心叵测,“联日”的想法因此有所动摇,并开始意识到要采取措施防范日本。他上《筹议海防折》,强调了海防的重要性,力主兴建水师。之后,清廷分别任命李鸿章、沈葆祯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开始着手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水师,提出要与“日本角胜于海上”⑦。  但是日军侵台虽然使李鸿章

6、对日本开始产生怀疑,却仍没有放弃联日的想法⑧。在处理日本侵台的问题上,他采取了退让的政策⑨。他认为日本的兵力不足与中国为敌,早晚也得撤兵。而且中国即使能够取胜也不与日军开战。李鸿章在台湾事件中主张对日妥协,主要顾虑的是中日开战的后果,“恐是中外构乱之始”,“兵连祸结之象”,担心中日战争一起,列强乘机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尤其1871年后沙俄占据伊犁,对我国西北边疆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主张对日让步以“联日防俄”。  二、李鸿章从“联日”转为“防日”  1879年4月,日本宣布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日本的行动充分暴露了它在亚洲扩张的野心。李鸿章对此

7、深为震惊,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回复何如璋的信中,反复表达了他的激愤与憎恶情绪:“遽废琉球为县,其无情无理,不守条约,不顾公法,实为地球各国所未有,殊堪痛恨。”⑩由于当时中俄仍为伊犁问题关系紧张,俄国还派出了一支由两艘铁甲舰、13艘快船组成的舰队开赴远东,法国正在步步入侵越南,因此李鸿章不敢对日本灭琉一事采取强硬态度,只是请当时经中国赴日本游历的美国前总统格兰忒调停中日琉球争端。格兰忒的斡旋并未奏效,仅仅导致1880年日本派使来华谈判。日本在谈判中提出,将琉球南部的两个荒岛还给中国管辖,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要求修改1871年签订

8、的《中日通商章程》,取消其中关于禁止“内地通商”的规定,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即所谓“分岛改约”。总理衙门起初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与日本草拟了《球案条约》。  李鸿章在中日谈判之初,也主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