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

ID:14309269

大小:4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7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_第1页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_第2页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_第3页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_第4页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封建史学的繁荣时期——隋唐五代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修史对唐朝修史的影响、唐初史馆及监修制度的确立及对后世修史的影响,了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及杜佑《通典》体例、内容和影响。二、本章教学重点、难点:唐修“八史”的条件;唐代设馆修史;刘知几与《史通》;杜佑与《通典》。  第一节隋朝修史的成就及失误  隋朝统治共37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结束了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的局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从客观上赋予当时的历史学家以较重的修史任务。然而终隋一代并没有修出一部史

2、学巨著,也没有造就出一批有影响的史学家。加之隋修诸史多未流传于世。因此人们论及隋朝史学,往往寥寥数语,甚至干脆避而不论。实际上隋朝史学并不是一片空白、毫无成绩可言。  一、修史机构与史官的设置:  隋在秘书省下设著作曹和太史曹。著作曹是主要的修史机构。设有著作郎二人、著作佐郎八人,炀帝时,佐郎增为十二人。佐郎负责史料的收集,著作郎负责史书的起草。而太史曹主要是掌天时星历、推算和制定律历,而不涉足于修史。炀帝时还设置起居舍人,执掌起居注的编录。  隋朝的修史,多由皇帝敕令大臣负责,并敕令组成修史班子。参与修史的并

3、非都是史官。“其有才堪撰述,学综文史,虽居他官,或兼领著作”。(《史通·史官建置》)  二、隋朝修史的成就:  (1)魏澹等重修《魏书》:魏澹,字彦渊(深),澹父季景是魏收族叔。澹历任北齐殿中待御史,北周纳言中士,入隋任太子舍人,后升为著作郎。  开皇中,文帝认为魏收《魏书》“褒贬失实”,“诏澹别成《魏史》”,澹书以西魏为正统,东魏为僣伪,共92卷:十二纪、七十八传,另加史论及例并目录。据《崇文总目》,澹书仅存纪一篇。(《太宗纪》)今本收书《太宗纪》取自于澹书。  (2)王劭作《隋书》、《齐志》:  王劭,字君

4、懋,太原晋阳人,历仕北齐、北周、隋,入隋为著作佐郎。因母忧居丧在家,私撰《齐书》,被人所奏。文帝览其书而悦之,任命其为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后迁著作郎。在著作曹近二十年,专修国史,撰成《隋书》八十卷,编年体《齐志》二十卷等。  王劭的《隋书》既非编年体,也非纪传体,“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也”。(《史通·六家》)而不去系统地记载隋朝君臣的事迹,遂使有隋一代史事,“堙没无闻”。  王劭《齐志》则受到刘知几的肯定。称他“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必彰”(《史通·言语》)并

5、为其辩白不遗余力。  (3)牛弘修《周史》:牛弘字里仁。入隋任秘书监、吏部尚书。著有《隋朝仪礼》百卷,《周史》十八卷(未最后成书)等。  刘知几批评道“夫以宇文之言,而动遵经典,多依《史》、《汉》,“虽文皆雅正,而事悉虚无”(《杂说下》)  此外尚有李德林《齐史》、杜台卿《齐纪》、许善心《梁史》、姚察《梁书》等,这些史书为以后唐修诸史提供了基础。  三、隋朝修史的失误:  (1)隋禁私人修史。开皇十三年(593)文帝下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隋书·文帝纪》)从客观上扼杀了私家修史的积极性

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学的繁荣。  (2)官府修史不力,无切实宏大的修史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合作。  (3)修史者多非其才。炀帝时网罗的人才中,多是以词章见长的文士,如虞绰、王胄、庾自直等。后人评价“隋炀帝虽好文儒,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泯绝”(《州府元龟》)卷554国史部》虽好文儒,然轻修史,这是事实。  可参考余著《论隋朝修史》《广西师大学报》2004年3期和《论王劭魏澹修史》《史学史研究》2000年3期。第二节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史书的修撰  一、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  唐初统治者对修史是

7、非常重视的。高祖武德五年(622)在《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中指出:编撰史书,必须做到“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大诏令集》卷81)唐太宗也多次对大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旧唐书·魏征传》)说明他对历史的重要性何等的重视。  武德五年(622),高祖采纳令狐德棻建议,集中一批文臣编修魏、周、齐、梁、陈、隋六朝史,结果因领导不力,具体措施不力而半废废之。唐太宗鉴于此次教训,决定改组史馆,建立

8、必要的修史制度。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皇帝直接控制下的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任监修。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握,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史的定制。  二、八部“正史”的修撰:  “二十四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表明了官修史书能集合众力的优势。  (1)《梁书》、《陈书》的修撰:  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