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财管总结-公式

2015财管总结-公式

ID:14335412

大小:12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8

2015财管总结-公式_第1页
2015财管总结-公式_第2页
2015财管总结-公式_第3页
2015财管总结-公式_第4页
2015财管总结-公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财管总结-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一、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1、复利终值:F=P×(1+i)n=P×(F/P,i,n)2、复利现值:P=F/(1+i)nn=F×(P/F,i,n)结论:(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2)复利终值系数(1+i)n和复利现值系数1/(1+i)n互为倒数二、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3、普通年金终值:=A×(F/A,i,n)4、普通年金现值:=A×(P/A,i,n)5、预付年金终值:F=A×(F/A,i,n)×(1+i)或F=A×[(F/A,i,n+1)-1]期数加1,系数减16、预付年金现值:P=A×(P/A,i,n)×(1+i)或P=A×[(P/A,i,n-1

2、)+1]期数减1,系数加1【备注】记住各种系数的表达式即可,对于预付年金来说,是普通年金基础上“×(1+i)”或者通过“期终加一,期现减一”来予以记忆。7、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A×[(P/A,i,m+n)-(P/A,i,m)]=A×(F/A,i,n)×(P/F,i,m+n)【备注】递延期的确定是计算递延年金现值的关键,举例:第一期的支付时间是第三年期初,那么该递延年金的递延期是一期。8、永续年金现值:P=A/i9、年偿债基金:=F×(A/F,i,n)=F/(F/A,i,n)相当于普通年金终值的倒数10、年资本回收额:=P×(A/P,i,n)=P/(

3、P/A,i,n)相当于普通年金现值的倒数【备注】年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年资本回收额和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年资本回收额计算是项目投资决策中年金成本,年金净流量的计算基础。递延期间的确定方法:(1)首先搞清楚该递延年金的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几期末(假设为第W期末);(2)然后根据(W-1)的数值即可确定递延期间s的数值;在确定“该递延年金的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几期末”时,应该记住“上一期的期末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下面举例说明:(1)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末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末,即第四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4-1=3;(2)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

4、开始,每年年初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初,即第三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3-1=2;(3)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开始,每半年年初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初,即第六个半年末,属于第六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6-1=5;(4)假如某递延年金为从第4年开始,每半年年末支付A元,则由于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四年半,即第七个半年末,属于第七期末,所以,递延期间为:7-1=6。教材外的公式:一次性收付款的折现率:三、插值法11、利率的推算:或“小”的为1,“大”的为2【备注】不必死记公式,列出等式,两端分别是折现率和对应的系数,只要一一对应起来,就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四、利率的

5、计算12、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i=(1+r/m)m-1(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计息次数)13、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第二节风险与收益资产的收益和收益率14、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资产价值(价格)的增值/期初资产价值(价格)=[利息(股息)收益+资本利得]/期初资产价值(价格)  =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15、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16、证券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17、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满足以下关系式σp2=W12σ12+W22σ22+2W1W2r1,2σ1σ218、单项资产

6、的系统风险系数β=Cov(Ri,Rm)/σm2=ri,m×σi×σm/σm2=ri,m×σi/σm(pi,m为资产的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σm为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σi为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19、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0、必要收益率R=Rf+β×(Rm-Rf)(R表示必要收益率,β表示资产系统风险系数,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为国债利率),Rm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Rf+βP×(Rm-Rf)【备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核心公式,必须掌握。第三节成本性态混合成本21、高低点法y=a+bxb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成本-最低

7、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a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备注】选择高低点一定是业务量的高低点,而不是资金(成本)的高低点。22、回归直线法【备注】考试之前进行瞬间记忆即可。总成本模型23、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备注】公式简单,但是必须掌握,这是量本利分析的基础。第三章 预算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