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

ID:14364047

大小:11.09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8-07-28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_第1页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_第2页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_第3页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_第4页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住宅 施组设计含设计图纸 _大学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住宅施工组织设计含设计图纸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第一节测量工程一、工程定位控制测量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时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与业主的场地移交工作: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放样控制点建立首级控制点。二、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三、根据工程

2、结构情况,利用首级控制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并进行复测。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以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四、利用全站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他们与附近的国家城市等级点进行联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五、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平差成果存入计算机内,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六、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二、工程平面放样根据本

3、工程的特点,本工程的平面放样基础部分采用外控法,主体部分采用内控基点竖向投测。一、基础部分采用外控法(1)施测时将全站仪安置在平面控制网点上进行平面投测。某住宅施工组织设计含设计图纸(1)测前要对全站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确调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利用控制网点直接向施工层投测。(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全站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二、主体部分采用内控基点竖向投测(1)首层平面放线

4、直接依据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从首层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天顶法,投点仪器选用天顶垂准仪。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2)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

5、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全站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l/20000)。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ΔS≤±2.0MM,角度较差Δ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ΔS≤3.0mm,角度较差±12″≤Δ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ΔS>±3.1mm,Δ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二、标高传递一、在现场地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四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

6、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四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不低于S1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一地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mm(n为测站数)。二、某住宅施工组织设计含设计图纸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边柱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每单元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

7、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按量取,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进行校核。一、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1)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2)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3)当从±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二、沉降观测控制一、浇筑基础或首层柱砼时,按设计确定的沉降观测点数与位置埋设好临时观测

8、点,并进行首次沉降观测,整个基础浇筑完毕应不少于1次。到±0.000时,再按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点,并将高程引测量新观测点上以保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其闭合差应符合±5mm的要求,观测次数按设计或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二、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采用以下措施:(1)固定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并定期进行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