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

ID:14368328

大小:510.00 KB

页数:139页

时间:2018-07-28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1页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2页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3页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4页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批评史》自学指导何永福大理学院文学院139第一编先秦文学理论批评学习指导第一讲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总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先秦“文”的观念。重点掌握:《易》、《诗经》、《国语》、《左传》中有关的文艺理论。熟悉:《易》、《诗经》、《国语》、《左传》中有关的文艺理论;“诗言志”观念。(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易》、《诗经》、《国语》、《左传》中有关的文艺理论。教学难点:《易》、《诗经》、《国语》、《左传》中有关的文艺理论。一、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及表现(一)模糊性由于此期

2、还没有产生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形式,文学创作本身也处于一个没有完全独立的状态,因此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往往包含在诸如历史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的门类之中,这也是与早期人文科学门类不清的混沌状态相一致的。(二)片断性由于此期尚无专门的文学批评家,所以有关文学的思想和文学理论,大都是文学创作者或其他人文学者所发表的一些片断性的意见,因此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往往表现出片断性的特点。(三)功利性由于此期的文学批评家往往同时是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因此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作者往往以政治家、思想家、史家的眼光去看待文学

3、作品,从而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二、先秦主要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一)《易经》中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周易》本为周代卜筮用书,其中的卦、爻辞是经文,为西周时期的文献。另有《易传》十篇,又称《十翼》,写作年代大概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后期。《周易》中文学理论批评思想有1、《周易》论卦象时提及的“设卦观象”、“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来自于古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观物取象的结果,从它的象征作用来说,与文学创作中的“兴”有一定相似之处,朱熹《答何叔京》说《诗经》之“兴”与《易》之卦画,皆为“立象以尽意”。(1)形成后来文学创作中

4、比兴寄托手法、象征讽喻义及意象论。(2)形成后来文学创作中抒情言志传统及形象思维模式。2、《周易》卦、爻辞及《易传》中有大量的文字接触到艺术创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如《艮》爻辞六五中提出过“言有序”,《家人》象辞中提到过“言有物”,可视为我国古代有关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最早的理论要求,并成为后世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伪《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提法后来就曾被清代桐城论文论家所借用。又如都对美学思想产生影响。(1)形成后来对文学内容与形式概念(文质、文道、义法)的认识。(2)

5、形成后来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文质关系、美善关系、文道关系)的认识。1393、《易传》《大有》彖(tuàn)辞提出“刚健而文明”、《大畜》彖辞的“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如贲》彖辞提出“刚柔交错”,阐述阴阳、刚柔原理,对后世的古典美学理论产生影响。4、《周易》论述言、意、象关系的文字与庄子学说一起,对魏晋诗学产生影响。5、《易传》论述“变通趣时”与“原始要终”的学说,对刘勰《文心雕龙》之“通变”说及钟嵘《诗品》追溯五言诗源流的方法产生影响。(二)《诗经》中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诗经》中涉及到文学批评的文献大约有近

6、二十条,其中多为西周及春秋时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1、对“诗”的概念及诗的类型的认识2、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从《诗经》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做诗的目的:1、美刺功能:为了讽刺或抒怨2、抒情功能:用以颂赞赠答,追求审美的娱乐性,这虽然不能涵盖所有的做诗的目的,但应该说“诗三百”中主要的做诗倾向是包含在内了。这些出自诗人之手的做诗宣言,反映了早期的诗学和文学观念。其中尤其要注意对抒情功能的认识,也就是说,《诗经》时代的诗人们,并不是对诗歌的抒情功能不理解,而是更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因此,“诗言志”只是概说,并非是对

7、诗歌“吟咏性情”的否定。(三)《尚书》、《国语》、《左传》等史书中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尚书》,也称《书》或《书经》,有今古文之分。现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的《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的内容大多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但现今通行本不少篇目是战国以后的人补写的。《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一部传释《春秋》的历史著作。《尚书》、《国语》、《左传》等史书

8、涉及文学理论批评较多,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诗言志”说:创作动机论(1)“诗言志”的基本内涵“诗言志”说虽见于《尚书•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此外,《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名武,谥文子)请郑国七子赋诗,“武亦以观七子之志”,昭公十六年韩宣子请郑国六卿赋诗,“起亦以知郑志”。《左传》中此类记载甚多,由此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