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

ID:14416950

大小:393.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_第4页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李世才1刘仲仁2郑文筠3(1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渝铁路项目部,兰州730000;2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730050;3中铁十八局集团兰渝铁路工程指挥部,甘肃武都746000)摘要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在国内隧道施工中极为少见,该岩性在隧道开挖后极不稳定,呈流塑状,极易出现溜塌现象,造成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大范围坍塌,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及成本。文章结合兰渝铁路LYS-7标段桃树坪隧道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就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中的隧道施工技术做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2、。关键词隧道施工软弱围岩施工方法加固措施中图分类号:U455.49文献标识码:A家泉村。地势上隧道进口低,出口高,地形起伏大,最小埋深处仅6m,地表沟谷发育、下切较深。由于紧邻兰州市,桃树坪隧道下穿多个垃圾回填的浅埋沟谷、馋柳高速公路、312国道、厂矿企业、密集的居民区。该隧道总工期仅为15个月,为加快施工进度,增设了5个斜井。因此,桃树坪隧道具有工期紧、任务艰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桃树坪隧道穿行于黄河高阶地下部,原设计基岩主要为晚第三系砂岩。开挖后,出露岩性均为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开挖后极不稳定,围岩易坍塌,初期支护下沉、收敛严重。经过几

3、个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仍无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该隧道安全、高效地快速推进,施工进度非常缓慢,目前施工进度远远无法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该隧道已成为兰渝线重难点工程之一,正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攻关。前言1随着我国铁路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在多山区和丘陵地貌的我国,地下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由于工程规划的时间及线路勘察选优的原因,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将会较以往加大,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穿越地下不良地质频率将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我们在施工中将会更多地面对石质差、构造复杂的软弱围岩。软弱围岩一方面因为其围岩通过古老地层,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围岩受强烈挤压、拉伸、错动、磨擦,致使围

4、岩产生褶皱、断裂、重结晶、新生物等,表现为松散、破碎、无粘结力、整体性极差等现象,多见于沉积岩及变质岩;另一方面的软弱围岩属于成岩年代短或未成岩。桃树坪隧道开挖后出露围岩为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已定义为Ⅵ级围岩,属典型软弱围岩,在国内无独立设计,可借鉴经验少、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进度缓慢,已引起国内专家及同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施工情况33.1斜井工程概况桃树坪隧道是兰渝铁路LYS-7标段最长的隧道,起点DK3+430,止点DK6+655,全长3225m,双线。进口位于兰州东站出站端,出口位于榆中县方23.1.1概况由于考虑工期,桃树坪隧道共计增设5个

5、斜井。最长斜井为桃树坪2号斜井,全长627m,最短斜井为桃树坪3号斜井,全长325m。修改稿返回日期:2011-03-04作者简介:李世才(197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隧道现场技术管理工作,E-mail:lshc1998@163.com.120第48卷第2期(总第337期)2011年4月出版Vol.48,No.2,Total.No.337Apr.2011图1斜井开挖后现状Fig.1Stateafterinclinedshaftexcavation图2正洞进出口开挖后现状Fig.2Stateaftertheexcavationofentrance

6、andexitofmaintunnel现代隧道技术MODERNTUNNELLINGTECHNOLOGY桃树坪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岩层施工技术探讨3.1.2施工方法及现状考虑要提高正洞施工设备的效率,斜井采用6.8m×6.2m断面,并采用弧形导洞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原支护参数为:I16钢架,间距1.0m;C25喷混凝土,厚20cm;φ42超前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50cm,纵向搭接长度1.0m。开挖后全断面均为粉细砂岩层,掌子面和拱脚处出水量大,粉细砂遇水成稀泥状。掌子面开挖时纵向失稳,涌砂、滑塌现象严重;边墙开挖时会出现软塑状流砂,由于水量较大,

7、下台阶无法下挖。初期支护钢架接腿困难,沉降变形严重,已施工段出现初期支护开裂、变形侵限现象(图1),施工进度极为缓慢。用旋喷桩加固,掌子面准备采用大管棚超前加固。桃树坪隧道出口开挖后掌子面上台阶为细圆砾土,中度胶结,中台阶以下为粉细砂。拱顶存在一含水层,出水量较大,粉细砂浸泡后呈稀泥状,基底松软;下台阶钢架多次接腿,仰拱施工困难;初期支护拱架下沉变形侵限严重,最大下沉量达75cm,最大收敛变形达68cm,目前正在进行换拱作业。3.2.2原设计相关参数桃树坪隧道原设计为Ⅴ级围岩,预留变形量为10~15cm;I20b钢架间距为0.6~0.8m;C25喷混

8、凝土厚度为27cm/25cm;组合锚杆长4.0m,间距1.0m×1.2m;φ8钢筋网间距10cm×10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