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D:14433850

大小:7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8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英文名称: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0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12先修课程:授课时间:周二3-6节,周四1-4节授课地点:6F101,6B102授课对象:16材料控制1、2、3、4班;16土木1、2、3、4;16自动化1、2、3、4;14电气1、2、,自动化1、2班开课院(系):思政部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职称:谢敏/副教授编写人姓名/职称

2、:谢敏/副教授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教学参考资料: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6第二版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0.3、《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室编人民出版社1981.6.4、[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6、《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编,湖南出版社,19907、《若

3、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薄一波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8、《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1、《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日]石川祯浩著,袁广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课程期末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实操()联系电话:13649886488Email:799389531@qq.com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4、10、13周四下午4点到5点思政部办公室专门辅导答疑及平时电话答疑编写时间:2016-08-10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通过系统阐述国史和国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揭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应达到合格或优秀大学生的水平。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3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

5、课程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掌握近现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有代表性的志士仁人的进步理念以及人类的普适价值,理解这些基本理念的形成背景以及逻辑推演,了解这些基本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展现以及缺失。具有以人类普适价值分析当今社会现象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思想理论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合理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件,综合

6、一定的逻辑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思维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课程通过对史实、经典和人物的了解、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树立崇高优美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适应人类最普适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讨论甚至质疑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能力,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科学人文基础和心理基础。四、课程进度表周次教学主题教学时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作业安排5导言2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课堂讲授阅读参考资料6料述一些东尽量对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7、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中国2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以及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课堂讲授阅读资料、撰写讨论发言稿7传统文化与千年变局2传统文化、千年变局、民族抗争讨论、点评阅读参考资料8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探索2早期中国历次探索的得失成败及其意义、了解历史人物与大变革的关系课堂讲授阅读资料、撰写讨论发言稿9近代变革与历史人物评价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理解太平天国的最

8、终失败?戊戌变法与民治维新的区别?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讨论、点评阅读参考资料10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220世纪初世界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两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和意义课堂讲授撰写读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