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塔问题讲题稿

河内塔问题讲题稿

ID:14443237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8

河内塔问题讲题稿_第1页
河内塔问题讲题稿_第2页
河内塔问题讲题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河内塔问题讲题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讲题稿河内塔问题浏阳市新文学校周小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的讲题内容是河内塔问题。如图所示:有编号为1、2、3号的三根杆子,在1号杆上有呈金字塔状排列的三颗珠子,你能借助2号把1号杆上的珠子移到3号杆而不改变珠子的上下顺序吗?最少移动多少次?移动规则如下:(1)每次只能移动一颗珠子;(2)大珠子不能放到小珠子上面。如果A杆上有4个珠子呢?至少移动多少次?一、题目分析河内塔问题源于印度的一个神话,本题动手操作性和综合性强,学生不容易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解题方法。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是:1.认真分析题目条件和要求。2.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做好记录,逐步总结出规律和方法。3.一

2、题多解,发散思,拓展延伸。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先强调操作的要求:1、不改变上下顺序;2、保证移动次数的最少;3、隐藏的已知条件是:1、2、3号杆都可以作为珠子的临时中转杆;约束条件是:中转杆上的珠子必须保持金字塔状。二、由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探究出珠子移动次数最少的规律(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借助2号杆,那么学生很容易理解成只能用2号杆作为中转,所以会在每次移动时先将最上面的那颗最小的珠子移入2号杆,但是,这样移动,能保证是最少的移动次数吗?)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会出现大致以下情况:1、每次都先将最小珠移至2号杆,导致部移动

3、次数不都是最少。2、有学生举棋不定,无从入手。3、有学生会将珠子在三根杆上来回移动,重复多次。4、有学生将珠子移入中转杆时,顺序颠倒。5、有学生会总结出最少移动次数的操作方法。6、其他。比较结果,得出最优策略,结果如下:结果如下1号杆珠子颗数1234最小珠先移入2号杆次数2次3次11次15次最小珠先移入3号杆次数1次4次7次24次探究出珠子移动次数最少的规律:1、1号杆珠子为单数,最小珠先移入3号杆中转2、1号杆珠子为双数,最小珠先移入2号杆中转三、发现规律,拓展升华珠子颗数至少移动次数移动次数的规律112—12的1次方减11234—12的2次方减11×2+1=3378—12的3次方减

4、13×2+1=741516—12的4次方减17×2+1=1553132—12的5次方减1 15×2+1=31n2的n次方减1是n—1颗珠子的2倍多1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找出河内塔问题的最终规律:利用递推法,根据前一项和后一项珠子移动的最少次数,递推出它的规律是:后一项珠子移动次数是前一项的2倍多1;根据珠子移动的最少次数,发现它组成了一个规律为2的n次方减1的数列。(n代表珠子颗数)。四、拓展延伸同样,以操作活动为载体,通过归纳推理解决的数学问题有:打电话、找次品等。打电话问题是由前后项的联系递推出:接到通知的学生人数=2的n次方—1;找次品时化繁为简,从3个、5个、9个中找次品,寻找最优

5、解,揭示出把待分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本题的最优策略。五、解题策略阐述讲题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从移动1颗、2颗、3颗这个特殊的事例发现和总结一般性的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我也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河内塔问题迁移到打电话、数线段等数学活动进行类比,从而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六、反思1、在解题过程中,我安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递推出解决河内塔问题的方法,培养了

6、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2、本题实质上是一个很经典的数学问题,里面涉及到优胜法,最优解,最值,递推,大数与小数等一系列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在讲解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我的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今后加以改进!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