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

ID:14448461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发表日期:2006年3月16日作者:重庆黔江中学校庞友海已经有325位读者读过此文重点主干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1、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兴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2、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第二,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及均田制。⑴王田制:王莽改制时实行,是井田制外衣掩饰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⑵屯田制:屯田古已有之,汉代实行过,曹操总结汉朝屯田经验实行屯田制。曹操的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其基本特点是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后来,金朝、元朝、明朝都实行过。⑶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它始于北魏,隋、唐两朝相继沿袭,而且还被日本借鉴、吸取。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其基本特点是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一定程度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农民土地所有制。个

3、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二、赋役制度1、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是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2、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开始。3、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隋朝沿用。4、租庸调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6、

4、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田纳税。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1581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8、地丁银: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做“更名田”。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生产工具与技术⑴原

5、始社会(略)⑵商朝青铜器种类繁多,出现很多青铜工具。⑶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使用铁锤、铁斧等铁制工具,牛耕技术出现。⑷战国时出现铁铲、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⑸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⑹西汉时,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除耦犁外,又出现二牛抬杠牛耕法和一牛挽犁牛耕法,发明耧车。⑺三国时期,魏国马钧发明翻车。⑻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并创制了筒车。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农作物推广⑴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河姆渡人学会了种植水稻。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种粟的技术。我国

6、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⑵商朝:种植黍、稷、麦、稻、桑、麻。⑶西周: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后世的大部分作物。商周时“五谷”已种植。⑷两汉:西汉使者将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种子带回长安。东汉已有双季稻。⑸北宋:淮北的粟、麦、黍、豆传入江南和两广地区;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从福建又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区和福建广泛种植。⑹南宋:水稻是主要农作物;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⑺元朝: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⑻明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农作物传入我国;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7、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地。3、兴修水利⑴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⑵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灵渠是秦始皇伐南越时派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⑶西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等,汉武帝时治理黄河。⑷东汉王景治理黄河。⑸三国两晋南北朝:魏建国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南朝兴修许多水利工程。⑹隋唐: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唐朝在黄河、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